《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34716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热点问题》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重点二】文化乃国脉所在,繁荣乃国强标志 【重点三】从习近平访美看中美和谐相处之道 【重点四】从西亚北非动荡看政治民主化 【重点五】走向海洋,2012年中考历史热点问题,【重点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A、材料: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B、知识链接 一、世界历史 1、上古农业文明:大河流域土地肥美,宜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2、 中古时代的欧洲: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

2、 3、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模式错误在于:不相信农民;不承认农民有不同于工人的特殊利益;侵犯农民利益。控制了农民人身,剥夺了农民选择的权利。 4、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对于西部土地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 5、 日本:大化改新,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二、中国历史 (一)、近代 1、 孙中山采取“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积极开展

3、农民运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3、 1927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使贫苦农民得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抗日时期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军队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实施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二)、新中国成立后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优良品种,为后来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重要作用。 3、 启示: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制定任何农村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4、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农业的发展,既要靠好政策,又要靠科学技术。,A、重点提出: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重点二】 、文化乃国脉所在,繁荣乃国强标志,视角一 人类文明的开端、传播

5、与发展 知识链接: 人类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即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随后,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即希腊、罗马文明。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和平交流和暴力冲突等方式不断传播、融合和发展,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视角二 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科学精神的凝结历程 A、重点提出:现代科学技术是千百年来无数前人探索自然奥秘、进行科学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是我们认知世界惟一可靠的途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不断地培养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

6、新的科学精神。 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1科学理论的创新对人类思想解放和新技术诞生有重大作用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成就: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达尔文:1859年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2三次工业革命,二、中国史 1.近代中国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7、: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 2.现代中国在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指导下,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有: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等。 启示,视角三 思想解放吹响了社会进步的号角 A、提出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固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但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迪民智、掀起革命斗志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家们适时地提出其思想主张,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开启人们的思想,号召人们为推翻旧社会而斗争,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一、世界史 (一)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

8、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启了明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促进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二、中国史 1.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产生重要影响。 2.严复(启蒙思想家) :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为

9、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3.戊戌变法(1898年)的思想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4.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6.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果。 9.邓小平理论是改革

10、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全民族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1.各种精神的含义 :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雷锋精神 、抗日精神 、红都精神和苏区传统 等。,三、启示: 1.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2.革命与改革必须有先进思想理论作指导才能成功。 3.实现近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

11、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视角四 挖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伟大井冈山精神 A、重点提出: 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后到吉安、景德镇、南昌、九江等地进行调研。他强调,充分挖掘江西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伟大井冈山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量。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B、知识链接: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红

12、军长征和中央苏区的不朽功勋和光辉历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A、重点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双边关系之一。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月13日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5天,103个小时,27场正式活动。从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到港口、农场、学校习近平飞越新大陆,带来了中方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明确信息,带来了维护和发展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坦诚意愿,带来了13亿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B、知识链接: 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二战中与包

13、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扶蒋。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对抗关系,70年代以后走向正常化。 3.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南海问题、贸易争端等。,【重点三 】 从习近平访美看中美和谐相处之道,重点提出: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要求。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府相继垮台,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叙利亚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

14、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阿拉伯世界新一轮求新求变、探求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会带来哪些影响,给我们哪些启示呢?,【重点四】 、从西亚北非动荡看政治民主化,视角一 民主政治的进步历程 A、提出 (新华社北京月14日电)温家宝在回答法国观点周刊记者关于“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说到,“中国经济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认为,我们国家还得继续坚持我们的发展道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

15、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知识链接: 一、世界史 近代欧洲民主政治文明源于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也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欧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律文献等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部文献开启了近代民主政治社会的先河,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对世界影响巨大。 二、中国史 中国近代民主进程是学习欧美民主

16、制度,通过改良、革命、思想文化运动等形式进行了艰难探索,这些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随着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共诞生后,她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正轨。,三、启示: 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本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国模式。,视角二 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 A、提出 改革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一个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从我国社会层面看,呼唤改革是一个很热的言词,一些绕不过去的社会矛盾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今年又是南巡谈话20周年,东风吹来满眼春,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欧美金融债务危机和西亚北非的动荡也引发了人们对改革的深层次思考。改革已成为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