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34109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解题方法新课标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使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方式提出问题。选项也就是被选答案。 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从审题和解题两方面入手。 基本技巧: 认真审准题干,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 仔细审清选项,结合题干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排除干扰项 结合题干要求,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 古 运用基本历史结论和政治理论原理排除干扰项 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认真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填充型选择题,特点是题干的表述不完整,侧重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程度、比较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审清题干要求,分析选项,判断答题角度 排除明显不合题意的选项 结合题干要求,比较余下

2、选项,决定答案 备注:平时注意区别相近的知识点,例题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项明显错误,1956年中国没有转变为工业国。第二部根据所学知识排除A项,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二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三大改造的完成只是提前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国内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所以正确答案是D。,组合型选择题,特点:由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选项内容三部分

3、组成。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知识和学科能力。 解题思路: 运用筛选法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解题的关键在于审清前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例题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史实包括 资本原始积累 资产阶级革命 海外扩张 工业革命 A、 B、 C、 D、 ,答案:D,排序型,特点:要求将题干所列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事件等,根据题意(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等

4、)要求排列其顺序。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解题思路: 一般采取首尾排除比较法,找出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排除与之不对应的内容。 关键是要准确牢记基础知识。,例题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西安事变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A、 B、 C、 D、 ,答案:C。 发生在1936年、 在1932年在1935年 在1935年底,人物型,特点: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考察内容的选择题。集中在考查人物的活动、观点思想主张、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解题思路: 一般方法是理论分析法。评价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结合其重大活动判断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起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同时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 准确记忆历史人物的

5、重大活动。,例题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了运动发展 A、 B、 C、 D、 ,答案:b。,概念型,特点:在题干列出一个历史概念,并提出求答条件(解释、特征、含义等)考查对概念的识记、理解,能否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题思路: 一般用比较词义法 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注意防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例题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

6、域,答案:B。D项主要是政治军事方面。对外交往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类型,特点:要求将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选择,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能够区别历史事件的相同点、不同点,同时注意归类标准。,例题6,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属于正确的探索的有: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中共八大的召开 整风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A、 B、 C、 D、 ,答案:D。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否定型,特点:题干中一般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来。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一般采取排除法、概念分

7、析法 还可采取反证法、逆推法,例题7,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队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与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答案:A,表述型,特点: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特点是”等提示语,考查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一种送分题。 解题思路: 一般采用直选法、排除法 连读法,例题8,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 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答案:A,比较型,特点:将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

8、现象等作为对象进行比较。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提示语,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 解题思路: 一般采取排除法 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准比较角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的原理。,例题9,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答案:A,图表型,特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能否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思路: 先读图表,分析选项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审题时注意图表的时间限制。,例题10,下表为文革时期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

9、: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九一三事件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 B、 C、 D、 ,答案:B,理论型,特点:将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命题,主要考察历史结论的理解。 解题方法: 一般采用理论观点分析法,接替的关键是要掌握一些理论观点和理论分析方法,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与意识等。 平时在学习中加强政史两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例题1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答案:A、,程度型,特点

10、:选项基本正确,但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题干中常有“最”、“主要”、“根本”、“全面”等限制条件。主要考查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解题方法: 一般采用理论分析法:运用基本理论作指导史论结合分析问题从而确定最佳喧响。 通过反正法来比较喧响的主次轻重。 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掌握历史现象、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知识。,例题12,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答案:B,材料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

11、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解题方法: 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只是迁移分析。 比较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例题13,“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未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了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答案:D,连锁型,特点: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设计题目,考查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相关

12、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 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纵横联系,从多方面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能用相关学科的只是分析问题。,例题14,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往往带有反对天主教会的色彩,据此回答 l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了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l 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清教徒 A、反对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 B、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 C、提出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D、与保守势力争夺英国国教会的领导权,答案:C、/B、,史地型,特点:一历史地图或是以图为考查对象,将史地知识融入命题的选

13、择题。 解题方法: 明确地理方位、时间 注意地图中的隐性知识,例题15,百团大战作战区域设计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 B、晋冀豫、 晋绥 、 晋察冀 C、陕甘宁、 山东、晋察冀 D、晋察冀、 山东、 晋冀豫,答案:B,分析型,特点: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 解题方法: 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把握限制条件 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明显错误 对余下的不确定项进行分析比较,结合题干要求选择最佳选项。,例题16,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业生产中使用机器的现象日益增多,这表明: A、俄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 B、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 C、俄国的农民问题

14、解决较彻底 D、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和大发展,答案:B,概括型,特点:在题干中一般有“特点是”、“实质是”、“趋势是”、“特征是”等提示语,考查概括能力。 类型: 概括人物、事件特点 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概括历史发展趋势 解题方法:找准角度、分清标准归类,例题17,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阶段是从17到18世纪中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或封建制度之前的发展阶段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早期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在美洲取得了重大胜利 A、 B、 C、 D、 ,答案:C,是非型,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台词的解释: 说明着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表达了人主主义的生活观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 正确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错误 D、 正确 错误,答案:A,论证型,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