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433990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7学年半期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7 学年半期考试卷高二语 文 试 题注意: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第卷 (选择题 共 42 分)一、基础选择题 (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日削月割(xu) 否 (p) 泰 踯躅(chch) 纶(gun)巾B、纤纤(xin)素手 城隅(y) 愆期(qin) 骚体(sho)C脉脉(m)不得语 蕙茝(huchi) 贾(g)人 庐冢(zhng)D何时可掇(du) 伶俜(pn) 铿然(kng) 葳蕤(ru)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日前 ,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今年 1 至 8 月,仅在港岛区已发生 1912 宗涉及有人受伤的交通意外。在这些交通意外中,52%是由于行人 导致的。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A披露 忽略 如果就 B透露 疏忽 即使也C透露 疏忽 如果就 D披露 忽略 即使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一介书生,又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B宝马公司如果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

3、入中国,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C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小鞋。D迎新春辩论会上,两个代表队的辩手各执一词,精彩场面不断出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B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飞豹” ,是我国目前惟一一种国产的能够飞到南沙群岛完成攻击轰炸任务后返航,并且中途不用加油的飞机。 C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与受审关系,难免违规交往。 D、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

4、,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5、对下列诗句(或加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得一项:樯橹灰飞烟灭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古来万事东流水A. / / / B. / / / C. / / / D. / / / 6、下面的对联所写对象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千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

5、别离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A. 杜甫 李白 白居易 陈子昂 诸葛亮B. 李白 屈原 白居易 杜甫 诸葛亮C. 李白 屈原 白居易 陈子昂 杜甫D. 杜甫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陆游7、读以下四首诗歌,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是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0 题中国古典

6、诗中的传释活动(节选) 叶维廉 中国古典诗里,利用未定位、未定关系、或关系模棱的词法语法,使读者获致一种自由观、感、解读的空间,在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我在“语法与表现”里曾经提出“松风” “云山”等中国古典诗中常见的词语,并说英文大多译作 winds in the pines(松中之风)或 winds through the pines(穿过松树的风),这种解读把“松风”所提供的“置身其间” 、物象并发(既见松亦感风)的全部环境缩改为单线的说明。又如“云山”常被解读为clouded mountains(云盖的山),clouds like mountains(像云的山)或 mou

7、ntains in the clouds(在云中的山),但事实上,就是因为“云”与“山”的空间关系模棱,所以能够同时兼容了三种情况。像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呈现在我们感受心镜中的,是玲珑明彻的两件物象,我们活跃在其间,若即若离地,欲定关系而又不欲定关系。 我们再看两句诗被如此解读后的损失,便可以明白我为什么要在词语的模棱上做文章。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果解读成“落花里有一个人独立着,微雨里有成双的燕子在飞” ,或再简化些如“有人独立在落花里,有燕子双飞在微雨中。 ”这样的解读我们总觉得不妥,好像损失了很多东西。原因是:在文言的句法里,景物自现,在我们眼前演出,清澈、玲珑、活跃、简洁,

8、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白话式的解读里(英译亦多如此),戏剧演出没有了,景物的自主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侵扰,因为多了个突出的解说者在那里指点、说明“落花里 , 有人” 。 但偏偏,我们年青人的入门书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 ,部部都采取了这种解读方法,而把原有的传意活动,中国诗独特的观物、感物、表物的精华一扫而光。或者有人说,坊间唐诗三百首的语译都是由不正统的人为了读者的方便而做的,真正读诗的人不需要这种解读。事实上,以上的句例确实没有语译的需要,读者也自然可以直观而感的;但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提倡语译语解,而把原是“若即若离的、定位与不定位、指义与不指义之间”的自由空间改为单线、限指、定位的

9、活动呢?这可以说是受了西方思想压迫后的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 民初以来,五四左右,就有不少人开始指责中国语言缺乏逻辑,说中国画缺乏透视,仿佛西方的逻辑和透视才是表达的正途似的。不少语言学家便着想把中国语言“削足适履”地要配合西方的文法来说明,除了袭用了西方“关系决定性”很强的标点符号以外,还处处使到活泼泼而不必尽合文法的口语变为字字合文法的语言。(画透视的一节这里暂不讨论)影响所及,便是“中国诗句西方文法化” ,如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1962,l979)。在该书的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节里,用的基本上就是西方文法的架构去分析中国诗的句法 f NVf N(f形容词 N名词 V动词)“圆荷浮小叶

10、,细麦落轻花”像这样的句法,中英文一般是共通的,问题不大。但像我前面讨论的例子,却不是这些文法构架可以解决的。由于王氏急于使句子合乎因果关系的逻辑,有很多句子的解读便无意中落入唐诗三百首语解的窠臼。最不妥当的是杜甫这两句:“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被读为“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在诗人的经验里,情形应该是这样的:诗人在行程中突然看见绿色垂着,一时还弄不清是什么东西,警觉后一看,原来是风折的竹子。这是经验过程的先后。如果我们说语言有一定的文法,在表现上,它还应配合经验的文法。 “绿垂风折笋”正是语言的文法配合经验的文法,不可以反过来。 “风折之笋垂绿” ,是经验过的结论,不是经验当时的实

11、际过程。当王力把该句看为倒装句法的时候,是从纯知性、纯理性的逻辑出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当然可以称它为倒装句法),如此便把经验的真质给解体了。 8、对第一段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中的“松风”在被翻译成英文后,成了“松中之风”或者“穿过松树的风” ,这种解读物象并发,让读者欲定关系又难定关系的全部环境变得简洁明了。 B.“云山”英译后被解读成“云盖的山” “像云的山” “在云中的山” ,恰说明“云” “山”空间关系模糊,这是未定位、未定关系或关系模棱的中国古典词法语法的体现。 C.按作者观点,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中的“岸花” “樯燕”不一定指“岸边的花” “樯上的

12、燕” ,“岸”与“花” 、 “樯”与“燕”的空间关系同样可以是多样的。 D.中国古典诗的词法语法让读者在玲珑明彻的两件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使读者如同“置身其中” ,能活跃地解读很多东西。9、对于“逻辑和透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语言缺乏逻辑,中国画缺乏透视”是“五四”前后一些人的看法,他们盲目把西方的“语言和逻辑”当作表达的正途。B、不少语言学家为使中国语言配合西方的文法作出了积极努力,不仅运用了西方的标点符号,还处处使不合文法的口语变得字字合文法。C、王力汉语格律学在分析中国诗句法时,单一从语言的文法出发,没有配合经验的文法,过于注重因果逻辑关系,对某些诗句的

13、解读是不恰当的。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不应该从纯知性、纯理性的逻辑出发,而应使语言的文法配合经验的文法。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解读“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时,无须一个突出的解读者指点,如果读者凭借词语的模棱,完全可以置身于真实的世界。B、中文和英文句法是有共通之处的,例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用中文和英文文法架构解读是相同的。C、 “绿垂风折笋”是按照诗人经验过程的先后来解读, “风折之笋垂绿”是按照因果逻辑推出的结论解读,这两种解读方式是同样有道理的。D、因为西方思想压迫,语言学家们只好“削足适履”地放弃文言文句法,配合西方文法。 三、阅读史记伯夷列传选段,完成

14、 11-14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15、。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注】洽闻:见多识广。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1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行致称 致:得到B、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拜:拜见C、不与席而让之曰 让:责备D、而今数进郑声 进:演奏1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B、 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望能以忠正导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 弘闻之不悦 余是以记之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弘乃荐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