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32344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7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可不知中国民歌》ppt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可不知的中国民乐春江花月夜,尘世之外 内心之中 一壶茶,一炉香,伴着古韵幽幽,忘却尘世凡俗 西装、可乐、汽车、水泥大楼、高速公路这个世界每一处的风景是越来越相似了,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人们都已开始被渐渐相互同化,大街上漂浮着没有表情的脸孔。 。而有一种声音,它是独特的,能让每一个流淌着同样血液的龙的传人为之深深打动和沉迷,那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民族音乐。它来自本源,叩击中国人灵魂深处的门。 中国民族音乐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梦想与信仰,它吟唱着希望,歌颂着劳动与爱情,诉说着人生。 。当古曲春江花月夜优美的琵琶声响起,已将心灵带入了江南春江月夜那旖旎的风光之中。夕阳西下,春风吹拂下的一江春水,渔

2、舟轻荡。晚霞未退,已是皓月当空。 。民乐如诗,民乐如画。若心里住着那小桥流水、菊花古剑便能听得出二胡的哀怨、琵琶的婉转、古筝的激越恰如清幽的雨巷、江畔锦衣夜行的女子以及悲伤思乡的游子。这些民乐乐器,都拥有各自的性格,当您走近并了解它们时,您一定会被打动并深爱上它们。 细细品味,自有感动渗出 请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介绍,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萧鼓(又名夕阳萧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1923年,上海的民族器乐演奏社团的“大同乐会”将它改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改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较流行的合奏谱是由彭

3、修文改的。 (彭修文1931-1997 湖北武汉人,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首席指挥,中国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创始人之一),这首乐曲以优美典雅、抒情感人的旋律,深情地描绘了夕阳尽染、渔舟徐归、胶月东升、花影绰绰的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中“换头合尾”的自由变奏的写法,使音乐的主题不断地循环发展。改编者根据对乐曲内容的理解,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以助于人们在欣赏音乐时的联想。,这些小标题是: 1、“江楼钟鼓” 2、“月上东山” 3、“风迥曲水” 4、

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 7、“洄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 10、“尾声” 现在的一些演奏团体将3、“风迥曲水”的引子与 4、“花影层叠”两段合并,同时删去“桡鸣远濑”一段,使全曲为八段,即:引子、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及尾声结构。,欣赏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第一段:“江楼钟鼓”,这段为自由节奏的慢板,由琵琶模拟鼓声,接着,箫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 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

5、滚奏,意境深远,拉开了春江花月夜景色的序幕。,第二段:“月上东山”,是乐曲的第一变奏,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展现出风和宜人的月色,音乐恬静而又开阔,流畅而又清澈,描写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我们面前勾画出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秀丽画面。 第三段:“风迥曲水”“花影层叠”,是乐曲的第二变奏部分,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描写微风阵阵、水滚回旋、繁星闪闪、五光十色,与前面恬静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段: “水深云际”,是乐曲的第三变奏部分,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忽而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一轮孤月轮”的壮丽景色油然而生

6、,透过月光的层层白云映入水中,“碧天如水夜云轻,云深不知处”的水天一色的奇景,更令人心旷神怡。,第五段:“渔歌唱晚”,是乐曲的第四变奏部分,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摹出渔翁在归途中,悠然自得地歌唱着,其它乐器随和伴奏,此刻,渔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歌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后半段乐队合奏,音乐突然转快,犹如船上众人应声合唱,刻画了人们欢乐、兴奋的心情。 第六段:“洄澜拍岸”,是乐曲的第五变奏部分,琵琶弹奏由慢而快,一连串的摸进音型好像群舟竞归,又似江水归岸。 第七段:“矣乃归舟”,是乐曲的第六变奏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矣乃”指摇撸的声音,在古筝琶音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

7、强,形象地描写了江涛起伏,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 第八段: “尾声”出现了箫的抒情优美的旋律,飘逸、委婉,衬托出夜阑人静,余音袅袅,使人们沉醉于整个乐曲的意境之中。,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秀的民族乐曲,这首乐曲不论从旋律、曲式结构以及和声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体现了几个特征:一为由静而动,则动而静;二为由远而近,则近而远;三为以景抒情,情寓于景。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 形象生动、优美动听的单声部旋律创作是春江花月夜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和写作特点。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写作,不论是旋律线还是句法结构上都与我国的民族语言及诗歌的独特风格有着亲缘关系。在旋律线上如我们说话一般抑、扬、顿、挫,一呼一应、此起彼落十分明显。 在曲式结构上,春江花月夜乐曲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魄,全曲虽然只分八段,但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与乐曲的整体紧紧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