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25779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共42张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教材整理复习篇,第20讲,20132016年安徽中考考情总览,结合安徽近几年中考分析,主要考查内容包括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题型以材料解析为主。虽然2015年、2016年没有考查,但2017可能以大国崛起作为主线索,考查俄国及美国的相关历史。,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考点1,(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承袭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俄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

2、 (3)领导者:列宁。 (4)概况: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起义队伍迅速占领了首都彼得格勒几乎所有的战略要点,攻克了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1.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5)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

3、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考点1,(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标志着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2)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意义,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考点1,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常考点),考点2,(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和

4、苏俄境内的叛乱分子勾结,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猖狂进攻。 (2)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点;在“战时”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 (3)结果: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战后苏俄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时间:1921年开始。 (3)领导人:列宁。 (4)措施: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允许中小企业由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按劳分配。 (5)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意义: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发展社会

5、主义的正确道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2.新经济政策,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常考点),考点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3.苏联的成立,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常考点),考点2,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考点3,(1)工业方面:1928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相继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

6、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3)主要表现:经济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7、考点3,(1)优势: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2)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考点3,延伸: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1)一个国家制定的

8、政策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 (2)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3)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 (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考点3,考点4,(1)操纵国:英、法、美。 (2)主要目的:调整战后的统治秩序,解决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 (3)主要成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禁止德国同奥地利合并(政治);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设防(军事);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

9、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殖民地)。 (4)实质:战胜的协约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5)作用: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1)操纵国:美、日、英。 (2)主要目的:缓解美、日等国的矛盾,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主要成果: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危害:使中国又回到一战前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进一步

10、扩张提供了方便。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考点4,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常考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3.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考点4,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常考点),考点5,1.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盲目扩大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同消费水平的

11、低下矛盾严重,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繁荣的背后掩盖着深层矛盾,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 2.爆发: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理解1929-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常考点),4.特点 (1)涉及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和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部门。 (2)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一直到1933年前后五个年头。 (3)破坏性大: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5.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

12、危机和政治危机。 (2)使国际关系紧张。 (3)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考点5,理解1929-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常考点),1.背景: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消除经济危机。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目的)。 3.内容: 第一,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第二,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 第三,中心措施通过“产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因盲目竞争而引起生产过剩;第四,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减少失业。,考点6,评价罗

13、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考点6,4.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6.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稳定;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典范,此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垄断,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以防止新危机的发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7.评价: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

14、上的重要里程碑。虽然美国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考点6,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考点7,(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乘机发展壮大。 (2)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暴行:1933年为了取缔共产党,达到独裁目的,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1935年起掀起“反犹狂潮”,在纳粹暴政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1. 德国法西斯花,(1)背景:一战后

15、,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势,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2)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意大利是现代法西斯专政最早出现的国家) (3)强化: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成了非洲战争策源地。,2. 意大利法西斯花,考点7,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工农业生产严重衰退,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通过暗杀、政变等恐怖手段建立独裁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暴行: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 日

16、本法西斯化,考点7,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4.轴心国集团 (1)形成:1937年11月,德、意、日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影响:世界面临法西斯的进攻,局部战争四起,世界和平面临威胁。 5.对德意日法西斯暴行的认识 (1)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必须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正义的力量必须要联合起来反对邪恶势力。,考点7,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2016年,据俄罗斯媒体4月12日报道,俄罗斯联邦保卫局在政府项目采购网站上公布信息,将与一家生物医学工程供应商合作,以保存列宁遗体,并维持其容貌不变。据悉,这一科研院的专家们一直对位于红场列宁墓的列宁遗体进行着维护工作,同时,在二战撤离至秋明时,这些专家们也随同保护列宁遗体。,根据以上热点可以考查列宁的有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