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23726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三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组 织 行 为 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组 织 行 为 学,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想与研究方法 2、理解个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3、掌握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4、掌握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5、掌握激励理论并能与实践相结合 6、了解组织行为学与须知行为学的文化,组 织 行 为 学 目 录,第一篇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体差异与管理 创造性行为的研究与开发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第三篇 群体行为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群体的人际关系 群体间互动行为,第四篇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领导行为与领导

2、过程模式 领导理论 领导的决策行为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激励理论研究 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篇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 组织结构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文化,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认知差异与管理 二、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三、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 (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闹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

3、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 (3)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他包括: 对他人的知觉;对人济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一 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 (5) 自我知觉与

4、社会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二 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过程: 1.观察,2.选择,3.组织, 4.解释,5.反应无个阶段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1)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二 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2.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 (2)知觉归类,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3.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 (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比较容

5、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首因效应(成见)。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 (3)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4)投射。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将自身想法用于推测别人的态度。,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三.知觉差异与管理: (一)X理论与Y理论 1.X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

6、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三.知觉差异与管理: (一)X理论与Y理论 1.X理论 (2)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由于上述观点是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把金钱当作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

7、管制措施;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1.Y理论 麦克里格地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他提出了一种Y理论来取代X理论。Y理论的要点是: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统一的;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

8、标;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人们把工作取得成绩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1.Y理论 (2)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地完成任务;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总之是用“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第二节 研究

9、的基本过程,(二)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的内容: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又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

10、面: 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 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稳内),则不能增强行动者以后的努力程度;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稳内),则可能促使行为者更努力更坚持;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稳外),则会降低信心与成就欲望,减弱行动;如果把失败归因于机会运气(不稳外),则不会打击行动者,使之继续努力。,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2.归因论的依据和应用 (1)归因论的依据 (2)归因论的应用 心里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归因论的几种看法有: 1.如果学习的人把失败归于自己脑子笨和能力低这样一类稳定的原因,这样失败后则不能增强学习者今后努力行为的坚

11、持性。 2.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原因,则可能增强学习者加倍努力去学习的行为的坚持性。 3.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偶然的外因,则学习者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坚持努力行为。 4.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学习任务太重、太难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就很可能降低学习者的自信心、成就动力和行为的坚持性。,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需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人们以上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

12、值观体系。,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二)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价值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一种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划分,可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第二种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E.Spranger)把人的价值观分为下列六类:理性价值观,它以知识真理作为中心;经

13、济性价值观,它以有效实惠为中心;政治性价值观,它以权力和地位为中心;社会性价值观,它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审美性价值观,它以外形协调匀称为中心;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三种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划分,组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F.W.Graves)在对企业组织内各种人员所表现的行为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为以下七类: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会中心型。现实主义型。,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三)价值观的分类 第四种按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西方认为经营管理价值观可分为以下三类

14、: 最大利润价值观。 委托管理价值观。 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一 价值观与管理 (三)价值观的分类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经历了三个阶段: 生产型价值观。 第二阶段生产经营型价值观。 第三阶段是经营价值观。,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四)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3、价值观也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一定要对各国经营管理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考虑到各国价值观差异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建立与当地区、该国家文

15、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领导行为方式。 4、价值观还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 (一)态度的概念 定义: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 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为内在的心理动力。态度的这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

16、与管理 (二)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这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2、针对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 3、协调性。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 4、稳定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 5、两极性。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 6、间接性。态度不是指行为本身,它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态度。,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二、态度差异与管理 (三)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 1、工作态度的概念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作。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对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