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和注意》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225759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和注意》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一个古老 而难解的谜,每天我们都处于多种多样的认知活动当中集中注意力、做决定、计划、回忆、做白日梦、反思、睡眠以及做梦 在这些认知活动中,我们对自己的心理过程的意识并不相同。它们可分为两大类: 觉醒意识觉醒与适度警觉状态 意识状态的改变不同程度地与环境分离 睡眠、白日梦、做梦; 冥想、催眠引起的意识改变; 由酒精、药物引起的意识改变。,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一、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 从心理状态看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 从心理内容看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周围环境的觉知,对往事的回忆 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

2、自动化的动作相反。,对意识不同角度的理解 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觉知者(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管理和调控作用。 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个意识上, 意识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二、无意识的内涵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他只占人的

3、心理的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表现(常见): 无(下)意识行为:生活中一些信息需要的注意水平很低,人们在不注意或稍家注意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进行的某些活动。下意识状态突出表现在那些经过训练达到自动化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如骑自行车时思考或交谈、下意识的挠头等小动作等)。 对刺激的无意识:有时人没有觉察到对他们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双耳分听时对非追随耳的信息有所感知)。 物质滥用:酒精、药物的使用、滥用及依赖,有意识,无意识,对周围事物的意识,自我意识,潜意识口误、失言、笔误、做梦,非意识对生理心理过程的非意识性,

4、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意识,意识的类别:,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8,心理动力学观点,Freud 意识 潜意识 无意识,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局限性 表现: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缘由: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能动性 表现: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与梦,睡眠,睡眠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

5、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快速眼动睡眠: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睡眠阶段(一),睡眠阶段(二),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15,小结: 睡眠阶段,清醒和警觉时: 波(14Hz) 阶段1: 波(3-7Hz) 阶段2: 纺锤波、K合成体 阶段3和4: 波 (1Hz) REM 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

6、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睡眠的功能,恢复理论 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生态学理论 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能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特点,学龄儿童的睡眠 慢波睡眠量增加,一入睡即可进入 噩梦,睡游症较多发生 白天小睡相对重要 作息时间随学校上课时间而调整,青少年的睡眠 睡眠需求量等同于成人,但实际睡眠量不足 夜晚睡眠不足和白天困顿,情绪低落,课业表现有关 大学期间,周末睡眠时间最短 美国青少年周末发生车祸意外事故死亡屡较高,老年人的睡眠 慢波睡眠较少 快动眼期次数少而且历时短 无第四期,第三期短,觉醒次数多而且历时长

7、白天比较想睡,同夜间失眠多少大致相当 随着年龄增大,总睡眠时间的睡眠各期时间都越来越短 睡眠时间缩短,但所需睡眠时间并没有减少 老年女性中有失眠困扰的比例高于男性,失眠:入睡困难,失眠的规律:,失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 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 生活中的压力是暂时性失眠最常见的原因 一般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或场合 高考前夜 刚到一个新环境,调节行为促进睡眠,避免在晚上喝茶、咖啡等饮料 有规律的锻炼,但是睡前3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减少白天的小睡。 形成规律:定时睡觉,按时起床。 不要强迫自己睡觉,睡不着可以起来活动一下。 改善睡眠环境。 改变态度,转移注意力! 如果有担心的事情,对自己说:“我明

8、天早晨来解决这个问题!” 笑话:睡不着了数绵羊还是数水饺?!,梦,精神分析: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霍布森: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二、催眠,催眠:另一种意识状态 最初:麦斯麦(奥地利),动物磁 步骤: 安静舒适、减少干扰; 集中在特定的事情; 暗示放松的语言。,易受催眠者特征: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想象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容易集中注意力; 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9、。,对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催眠反应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 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白日梦与幻想,三、白日梦与幻

10、想,含义:注意力很明显、很容易,并且自发地从此时此刻转移到一个个人的虚构的世界当中。 产生: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自发产生的, 属于一种暂时性的逃避。 在心理学家看来,白日梦就是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内容:某一中心主题的变体:对没有实现的目标或愿望的思考和想象(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等。 时间: 据估计,一般人都会将他/她近一半的清醒时间花在幻想上。 有研究认为,做白日梦的冲动以波浪状出现,起伏周期约为90分钟一次;并会在中午至下午两点间达到高峰(Ford-Mitchell,1997),作用 做白日梦有其心理作用。 往往与自己的需要或未来的活动有关,

11、具有预演或排练的性质,使我们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 白日梦可能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创造力,特别是对于儿童,幻想对大脑发展非常重要。 幻想还具有充当替代作用。,第二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一方面,注意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 一方面,注意总是表现在各种心理活动中,它是一切心理活动开端和起

12、点,同时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的进行。 总之,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状态和必备条件。在注意的条件下,人们才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但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并伴随某些特殊的动作: 1. 选择性运动感觉器官的朝向反应。 2. 无关运动停止紧张注意的一个特征。 3. 生理变化血液循环、呼吸系统。 注意和外部表现并不一一对应(作为外部表现的行为受人的意识的支配)。,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就在于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 保持功能注意在指向一定的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以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整合功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与

13、整合。 调节与监督功能保证心理活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对产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调节与矫正。,第三节注意的种类三种注意,不随意注意 含义: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 客观因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度)、运动与变化、刺激物的对比关系等。 2.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对事物的需要与兴趣、期待,情绪、精神与身体状态, 过去的经验等。 在实践中,上述因素是综合在一切起作用的.,随意注意 含义(自觉的)、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 明确注意的目的与任务; 2. 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对随意注

14、意的产生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3. 活动的组织性(良好的习惯、其他分析器的参与); 4. 过去经验; 5. 人格特点(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维持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顽强、坚毅的品质可抗拒干扰)。,随意后注意 概念:自觉、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前苏联学者多勃雷宁称为“随意后注意”。 特征: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主要条件。 发生: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影响因素: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三、注意的特性,选择性注意 概念: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

15、忽略另外的刺激。 意义:对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一类刺激,选择的具体过程等.,持续性注意(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持续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是注意的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性注意对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注意的动摇:即注意在短时间内的起伏波动,是注意的周期性变化。,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转移: 含义: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 意义:注意的转移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只有迅速灵活地转移注意,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完成多

16、种任务。 条件(注意转移快慢、难易): 1. 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稳定程度; 2.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符合人的需要、兴趣易转移); 3. 人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注意的分散 含义:注意离开当前的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转向其他无关的活动或对象。 影响因素 1. 无关刺激的干扰与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 无关刺激的干扰作用决定于这些刺激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注意对象的关系。,影响持续性注意的因素: 1. 主体状态 对活动的认识、兴趣、态度; 健康与精神状态; 性格(意志品质、情绪调节能力)。 2. 对象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与时间; 注意对象的复杂性(一定的范围内注 意的稳定性随对象的复杂性有所提 高。但对象过于复杂可导致注意集 中的分散,过于单调和复杂都不利 于注意的稳定性; 个体差异(神经过程)与年龄差异。,怎样保持注意的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