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18673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政策;战争的性质和后果;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二、思想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并进而入侵中国挑起的战争,它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英勇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三、能力培养: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

2、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用具:地图、教材插图、史料、多媒体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

3、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迈出了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虽未得逞,却尝到了甜头。日本从台湾撤军,却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1885年起,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提前建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1892年,日本外务相大木在议会中演讲,公开说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国一败再败,清政府内部虽然有人主张抗战,但当时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

4、,为了保持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地位,保存北洋陆海军实力,长期以来就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并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战前李鸿章在军事上极力避战求和,在外交上则推行“以夷制夷”,把解决中日“争端”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列强的“调停”上。战争爆发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问题上,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了不同的心态。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一次为反对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迅速席卷朝鲜南部三个道。朝鲜统

5、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则怂恿清政府出兵,阴谋把清政府拖入战争的陷井,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当清政府派兵入朝后,日本则以保护使馆为由,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两国同时撤军,反而增兵。后来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回忆说:日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促成中日关系的“彻底决裂”。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第一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第二阶段1爆发:丰岛海战3战争的性质: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战争的经过 1、战争的爆发对照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明: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

6、对日宣战。2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引导学生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装备相差不大。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指图讲解,在李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利用

7、小字和插图,揭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联系洋务运动,加深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理解。 战争的过程阶段战场主要战役战况重要人物第一阶段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1894.79)来源:gkstk.Com来源:gkstk.Com朝鲜半岛平壤战役平壤失守战火至华来源:学优高考网左宝贵黄海海域黄海战役丧失黄海制海权邓世昌林永升 第二阶段(1894.101895.4)辽东半岛辽东战役占旅顺大屠杀赵怀业山东半岛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

8、覆没丁汝昌三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1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马关条约和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内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不同点割地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辽澎台及其附属岛屿增多赔款2100万元600万两1600万两2亿两,另3000万两赎辽费增加开口五口通商十口通商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深入其它协定关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准许华工出国开设

9、工厂新增 3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内容危害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地增多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赔款增加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制中国的经济开埠深入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新增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思考:1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 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清军

10、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清军装备落后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先进2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3如何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侵略进入新阶段侵略新要求割台湾和设厂。适当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和影响三者间的关系,加深理解。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为何说其危害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

11、台湾岛战略位置更重要;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分割世界新要求下,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四 三国干涉还辽1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在华的侵略权益。沙皇俄国早已企图霸占东北,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侵害了俄国的利益,直接构成对俄国独霸东北的威胁,影响其在太平洋的霸权,俄国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策划者。德国一方面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一方面希望以此和沙俄勾结以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干涉问题基本上以俄国立场为转移。2过程及结果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已耗尽军事力量,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五台湾人民的反

12、割台斗争1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对割地议和的态度。割台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各阶层人民纷纷表示抗议。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台湾人民更是痛心疾首“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上层人士草拟的台民布告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2日军侵入台湾。日本急于占领台湾,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专使,到台湾办理交割事宜,李经方不敢踏上台湾土地,美国顾问科士达出主意,把割台清单送到日本军舰上,台湾就这样被清政府出卖了。3台湾保卫战。日军在台湾登陆后,台湾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两支部队互相配

13、合,由北到南,抗击日本侵略者。台湾军民在连续苦战之后,面临严重的困难,但是,清政府却传令沿海各省禁目援助台湾军民,甚至封锁去台湾的船只。台湾最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记: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直接起源于朝鲜半岛,而这一次中国向朝鲜半岛出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失败,此次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不仅导致了随后的朝鲜亡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直接导致中国长时期的衰败几近亡国,朝鲜半岛上中国的战争失败足以颠覆中国大陆上的内部秩序,至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历史印证。中国人民在甲午战争后浴血奋战半个世纪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重新恢复了自己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一落千丈的国运。扩展延伸: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可欺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还会造成什么影响?A. 甲午战争的惨败,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这为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B.对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大量战争赔款和其它侵略权益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强国。C.对其他帝国主义来说,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