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三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8634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文复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复习三(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文言文复习三,鸿门宴 司马迁,【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受过宫刑。,1. 鸿门宴故事:,一、无伤告密 二、范增献计 三、

2、项伯夜访 四、张良献计 五、刘项约婚 六、项伯游说 七、刘邦谢罪 八、项王留饮 九、范增举玦 十 、项庄舞剑 十一、项伯翼蔽 十二、樊哙闯营 十三、樊哙闯帐 十四、樊哙力斥 十五、沛公逃席 十六、诛杀无伤,2.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 张良:老练多谋,眼光锐利,善于用人,善于分析,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义,胆识过人,干练透辟 樊哙:忠勇豪爽。 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师心自用。 范增:老谋深算。,句式解析,(1)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用“者,也”表示

3、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2)倒装句,.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3)被动句,.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4)省略句 (5)固定结构,(4)省略句 为

4、(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艺术特点,第一点,它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以突现人,使之为形象塑造服务。人物形象获得高度的鲜明与统一,因之具备典型性。 在本文中,作者善善、恶恶、贤贤、黜不肖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司马迁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

5、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一会的具体历史事件具体矛盾开展当中,进行描绘。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高度鲜明与统一,完成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质。所以刘邦、项羽,尽管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描绘的的也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后世却常用来概括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性格时,爱憎倾向是十分明确的。对项羽主要的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的是鄙夷和贬斥。这就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后读者群众情感的向背,使人们同情的都归于项羽一面。本文在描绘张良、项伯、樊哙、范增的形象上,也极为成功。假如说本文写的是“子房如龙,樊哙如虎”,那么写刘邦就真该是

6、“如狐如鼠”了。,第二点,本文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在对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叙写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鸿门一会,本来是秦末历史的巨大事件之一。这个事件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细节和许多生动的场面。无论在刘、张密议,刘、项(伯)私约,鸿门来会,宴会上舞剑,以及樊哙闯宴,刘邦遁席,张良献礼的各个场面当中,都有着繁简不等的细节描绘。这里面最属生动的场面叙写和细节描绘,当属樊哙闯宴一节。无论在描绘樊哙的饮酒、啖肉以及严词说项等各个细节行为上,都是姿态声气栩栩如生。这些细节描绘与场面叙写又能作到紧密结合,首尾一贯。这样就能以在尖锐

7、的矛盾斗争的展现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人们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鸿门宴故事来,许多人物的活跃形象,都如近在眼前。鸿门宴一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第三点,本文具有周密严谨的组织安排。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它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抉择,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使矛盾一环衔着一环,使情节一波推动一波。他以曹无伤密告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项羽终。在处理材料上,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宴)、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帮助了主

8、题内容的显现。这些是本文鲜明特点之一。,第四点,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习;受有明显的影响。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使它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十六、为,1、动词 2、介词 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1、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

9、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2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10、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介词,(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2介词,(4)表示动作、行动的替代。对,向。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十七、也,1、助词 2、复音虚词,也,1、助词(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曹公,豺虎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1、助词,(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苛政猛于虎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

12、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疑问反诘祈使,(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助词,(7)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是说也,人常疑之。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复音虚词,(1)“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3、?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岂独伶人也哉! (2)“也者”: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4)“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5)“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兰亭集序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

14、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古今异义】,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15、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句式,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d)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通假字】【涉及成语】,【通假字】 趣舍万殊 通“趋”,趋向。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涉及成语】 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