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8622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孟子,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061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03 雄才大略传汉祚汉武帝,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目 标: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认识儒家思想在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从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材料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

2、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2: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后汉书.食货志,经济恢复,国力日盛,材料2与材料1相比,汉代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经济残败、百废待兴,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C,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役,与民休息。”,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

3、的政策,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对外 与匈奴“和亲”; 对内 轻徭 薄赋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老”:老子的学说,(1)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西汉初的黄老之学,(2)特点:,思想来源:,“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从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不是什么都不做,一无所为, 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什么是“无为而治”?,材料3:汉代诸侯流行死后穿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下葬

4、。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匈奴问题,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社会存在什么危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问题?,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 成

5、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 赵 过,经济,卫 青 霍去病,军事,大一统,姓 名,董 仲 舒,性 别,出生年月,民 族,主要成就,个人特长,公元前179年,汉 族,创立新儒学,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思想。,籍 贯,专 业,工作经历,皇帝顾问,男,广川郡(今河北),儒家今文经学,景帝时 担任博士,哲学、经学博士,学 历,求职岗位,“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那时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一篇士不遇

6、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家屋后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但为了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探究,“春秋大一统者

7、,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所知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1:,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中央集权,(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材料2: “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材料3: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8、,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天”就会以“阴阳灾异”来给予儆戒、惩罚,所以皇帝要经常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 春秋繁露,董

9、仲舒把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结合,把儒家宗教化了,阴阳五行学说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知识拓展:,材料4:“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天尊地卑,阳尊阴卑”“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社会伦理),“仁、义、礼、智、信”(个人品德),“三纲五常”是上天的安排,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10、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 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 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 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 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 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1、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威维护大一统的安定局面 2、如果人君无道,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主张仁政德治对君权提出限制 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的思想有什么作用?,面临问题,新儒学,解决之道,土地兼并,诸侯割据,边境不宁,制定规范,稳定统治秩序,

11、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概括: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加上了哪些吸引汉武帝的内容?,“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提出“大一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认为“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D,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

12、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B,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1)

13、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 (2)设立五经博士和博士弟子 (3)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成为用人标准,儒学大兴,教育为儒家所垄断,部分非贵族可以通过太学为官,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三、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和影响,授业图(汉代画像砖),汉代崇尚儒学,经术成为入仕之途,不少家族世代治经,形成家学传统,老师和门生之间形成终身的师承从属关系。,太学大礼堂,独尊儒术的影响,(2)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

14、、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D,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探究,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参考答案,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汉书元帝纪载:

15、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竣法 D儒表法里,事实上汉武帝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史学争鸣,例如: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新儒学的特点: 继

16、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外儒内法,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B C D,C 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强调道德教化,强调“民本”,通过批判暴政来抑制暴政;汉代儒学则侧重于君主专制强权。,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