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18185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出师表1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李万波来源:gkstk.Com编号:22授课时间10.9课题出师表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

2、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他们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课外文化,对不同文章的接触和理解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gkstk.Com1、了解“表”的有关知

3、识。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来源:gkstk.Com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读并背诵全文。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五、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

4、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

5、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正音。 崩殂(c)侍(sh)卫陟(zh)罚臧否(zngp) 郭攸(yu)之费棉(y)以遗(wi)陛下 裨(b)补阙(qu)漏性行淑均(xngxngshjn) 行(hng)阵和睦倾颓(qngtu)苟(gu)全 猥(wi)夙(s)夜庶竭驽钝(shjindn) 斟酌(zhnzhu)以彰(zhng)其咎(ji) 咨诹(zu)遗诏(yzho)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4朗读课后练习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4、 翻译课文1、 自主翻译第1段,然后在小组讨论有问题的句子。2、 全班交流讨论。3、 第一段分析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对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剩下段落。 1、讲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可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听示范朗读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字音、节奏及感情。3、问题探讨可逐层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