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6266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0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培训讲座阅读教学(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的研讨,盐城教科院 席加宏,一、课程标准7-9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课标条目中“动词”表述的认知技能研讨。 三、对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理解,一、课程标准7-9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一)目标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

2、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6适用于各类文体) (1.理清思路;2.理解分析内容;3.体味词句语境含义;4.提出自己看法;5.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6.了解表达方式。7.了解文学样式几个动词意义怎样把握和落实?),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

3、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7-9分文类提出要求) (8.领悟作品内涵;9.品味作品语言;10区分观点和材料;11.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联系;12.把握文章基本观点;13.把握文章基本信息;14.领会文章意思了解、领悟、体验、说出、区分、发现、把握等意思近似,是否交叉或层级不一?),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

4、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0适用于各类文体)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阅读量的要求),(二)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 内容标准的本质明确学生应该通过怎样的认知操作将相应的知识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要求执教者首先要理解内容标准描述的认知操作的内涵。 1.以条目形式出现,每一条目都规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如何学习该知识或学习到什么程度。

5、2.条目表述的基本形式是支配式短语。动词谓语表述的是学习知识所要求的认知操作,或学习的深度要求。名词宾语表述的是需要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教学中针对“名词宾语”规定的知识,采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相应认知操作,将知识建构到学生知识体系中。,二、课标条目中“动词”表述的认知技能研讨。 在认知类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如何设计相关认知技能的阅读训练。 (一)记 忆记忆是指学生从长期印象中调取相关的知识。记忆知识是积累,是有意义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基础。训练记忆能力提供需要辨认或回忆的任务,任务的材料与学习的材料类似,几乎不做或很少做扩展或改动。 记忆认知过程有两

6、个子类型辨认和复现。,1.辨认是指从长期记忆中获取相关知识,将其与呈现信息进行对比。提供的信息既可以是事实性知识,也可以是概念性、方法性知识。 2.复现是指学生面对问题,从长期记忆中获取相关知识。 “复现”与“辨认”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提供信息让考生进行辨认,而要求考生从其长期记忆中获取相关的知识。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记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训练?怎样检测记忆的训练效果?),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绚丽(xun) 修葺(q) 阔绰(chu) 撅断(ju) B.萧索(xio) 鄙夷(y) 恣睢(su) 嗤笑(ch) C.告禀(bn)

7、 阴霾(mi) 怡然(y) 涟漪(y) D.干瘪(bi) 淤滩(y) 喷薄(b) 堤坝(d) 辨认这类题的特征是提供的核心信息都是教材中的信息,没有做扩展或仅做了很小的扩展。因此,这些试题考查的认知技能都是“辨认”。,例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2012盐城卷) (1)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王之涣凉州词中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是“ , ”。 (8)身处顺境,

8、我们不妨用二章中“ , ”的远见卓识来警醒自己。 复现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复现名句内容。指向明确,有利于考生复现相关的事实性知识。,(二)理解 “理解”是高端认知类型中最基础的一种,指学生能够根据教学信息建构意义。只要学生在已获得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就是理解。理解涉及的知识多为概念性知识。 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目标。提供材料(课文包括非连续文本)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理解”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说明、分类、概括总结、推理和比较等子类型。 测量“理解”的试题情境必须是“新材料”,以保证考生不能以记忆来答题。新材料是指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的材料。否则就难以

9、保证测量的是理解能力。如果情境材料与教学材料相同,可能是在测量“记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梳理阅读理解的内容?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训练?怎样检测阅读理解的训练效果?) (以下各能力点分别对应课标的哪一条?) 1.“解释”将信息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对文字(释义)、文字对图表、图表对文字、数字对文字、文字对数字等形式的转换。 如学生理解了信息,就能够准确地用其他形式表述信息,或者在新的情景中识别信息。考查“解释”的试题一般采用主观简答题。,2.“举例说明”要求学生用例子说明某一概念或原理。其核心是给学生一般的概念或原理,学生据此并且利用这些特征来选择或产生例子。

10、可以不直接提供概念或原理,而是提供某一具体的例子,要求学生确认例子中隐含的概念原理的特征,再选择与该概念或原理特征一致的例子。 3.“分类”或“归类”要求学生将某一事物或特殊例子归为某一类型。“分类”或“归类”的思维过程是发现给定的事物的特征,并发现与某一概念或原理相匹配的特征或模型。与“举例说明”是互补的过程,“举例说明”给学生概念或原理,要求学生举出实例。而“分类”或“归类”则给学生以专门的例子,要求学生发现一般的概念或原理。,4.“归纳”或“概括” 用简短陈述表示呈现的信息,或者从呈现的信息中,提取出抽象的主题或得出相关的结论。核心是提供系列信息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能够

11、反映这些信息的主要特征,并用简短的话语表述;或者根据信息提供的表象,发现其背后的本质信息。 5.“推理”根据一系列实例,发现规律或模型。若给学生一系列实例,学生对这一系列实例的特征进行解码,发现实例之间的关系,抽象出解释这些实例特征和关系的概念或原理,这个认知过程就是推理。关键在于给出一系列的实例,这一系列实例在整个研究问题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关系或相关的特征,需要考生发现这些关系或特征。,6.“比较”发现两个事物、事件、思想、问题或情境之间的类似性和差异性。“比较”的关键是要找出一个事物、事件或思想与另一事物、事件或思想的要素和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给出两个对象及其相关的要素或模型,要

12、求学生直接根据要素或模型进行比较,或对要素或模型进行加工后,进行深层次比较。 7.“阐述”指学生建构和使用系统的因果模型,就是建模。学生“阐述”认知过程包括四种类型:论证、诊断、重新设计和预测。“论证” 要求学生对某一事件、事物论述其理由;“诊断” 要求学生确定不能正常工作的系统的问题所在;“重新设计”要求学生对系统作出适当改变,以实现某一目的;“预测”要求学生说明系统某一部分变化将会对系统另一部分产生何种效应。,(三)应用 “应用”的最高级别就是写作,或者说是生成、创作与展示。 “应用”侧重于结构分析,观点提取。 1.创作/阐明文本、自身和世界的联系 2.排序、分组、概括、组织观点 3.表达

13、新的观点 4.提出合理的备选方案,三、对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理解 (我们怎么理解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对阅读的理解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 样也应该这样理解。 阅读是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二)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 现代阅读教学,不是写作的附庸。它有三个目的: 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为写作提供范本。 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散文教学,不能以写作例文为重点;读写结合,重点在于内容的触发而不是形式的模仿。,(三)对

14、语文素养的理解 (如何细化语文素养的内涵?) 1. “语文素养”指的是“比较稳定的、 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 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的要素: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 包括: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2.不同文类在能力和素养培养上各有侧重: 文学作品教育价值:培育感性力量。对文学语言要精细品味。章句式阅读、鉴赏性阅读(注重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精神共鸣); 实用文章教育价值:培育理

15、性能力(包括思维的广度、 深度、灵活度、敏捷度、创造性;逻辑思维的技能)。注重实用语言、科学语言 的准确性。信息式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是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旁观者的分析、鉴别,区分事实与观点,了解作者观点的来路和意图);,四、对文本阅读的教育价值的理解 (一)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 1.教育价值:培育感性力量。 一是理解作品(读懂而且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是欣赏,获得审美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初中阶段文学类教学的

16、基本目标列举: 能在3分钟以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散文类文章。 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 能说出叙事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 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 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 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分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能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 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 能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 所表达的情感。 能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 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