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094898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射认同入门》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投射认同入门,李孟潮,什么是投射-认同 为什么要学投射-认同 如何在临床上识别投射-认同 如何处理投射认同。,1什么是投射-认同?,投射-认同=?,投射,你把你不能接受的东西排除自己的内心世界,“投掷”到外界。 认同,是指一个人变得像另一个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无意识的模仿。,两个成分的关系:认同是投射的基础、平台,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为了完成认同这个目的。,通过投射-认同,你排除自己内心的某些“坏”东西,目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如纯情少女。,投射-认同有三个作用的领域,分别叫做单元、双元、三元的投射-认同。,单元的投射-认同就是克莱因学派所言的投射性认同。,整个过程都是在一个人

2、自己的内心发生的,和外界的其他人没有太大关系。 在单元的意义上投射性认同就是投射,不过它是比较原始的投射. Kernberg把投射性认同和投射区分开来,在克莱因学派的人看来,这叫做画蛇添足。,单元的投射性认同包括这么几个步骤:,第一,分裂。把整个内心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两大块;,第二,投射。 把坏的那一块扔出去,认为它不属于自己. 那么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有人以为是扔到了外在世界中那个母亲心里,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扔到了自己内心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贴上个标签,叫做客体表象.,那么把所有坏东西都扔掉了的,打扫干净的那一块地方也插上了一个牌子,叫做“自体表象”;,自体、客体其实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不变的

3、东西,而都是表象而已。换句话说都是主观的。,投射性认同中的投射也不是说婴儿有本事隔空传物,把他引起焦虑的肾上腺素等物质从自己大脑中扔出来,塞到他妈妈的大脑里面。,而是指把内心分成两块,好的、坏的,好的那块是自体,坏的那块是客体。然后接着再分,把扔到“坏的客体”那块地里面的有些东西又拿回来,变成自体这块地里面。这样他的“心田”就有个四块地方,好自体,坏自体,好客体、坏客体。自体和客体本来就是一块地上的,所以他们是“自体-客体”没有那么清楚的。,这个分田地、划界的过程叫做分裂,这个不断打标签,把一些东西搬来搬去的过程叫做认同。,认同是投射性认同的第三个步骤,婴儿必须把那些扔出去的东西回收过来,因为

4、这些坏东西(一般是攻击性)本来就是他的东西。 弗洛伊德分析过孩子经常玩的一个“Fort-Da”游戏,就是投射性认同。,例子, “你不能接受我是无能的、脆弱的这种观念,你认为无能的、脆弱的那个人是你父亲,可是同时你又的确发觉自己有能力不足的一面,所以你的结论是,你的确无能、脆弱,这是由于你父亲把他的无能、脆弱传染给了你。这是你要表达的吗?” 一个把“坏自体-客体”进行投射性认同的男孩,其实他父亲很有本事,是个老总。他对父亲感到愤怒,可是又不能离开父亲去独立生活。,单元的投射认同比较难理解一些,因为和婴儿期的功能有关。不深入患者内心也比较难观察。,双元的投射-认同简单一些。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投射-

5、认同形式。 一般临床工作者主要掌握双元投射认同。 单元的更多是和发展心理学有关,以及在精神分裂者患者和非常严重的人格障碍者可以观察到。,双元投射认同涉及两个人,投射者,接收者。,第一步,仍然是投射者“分裂”内心世界,把某些坏东西分割出来。,第二步,仍然是投射,不过这种投射不仅仅是婴儿那种内心的过程,而是在人际关系中把这种投射表达出来。主要有几种言语行为的表现,挑剔、抱怨、嫉妒、崇拜、赞美、依赖。,第三步,认同。首先是接收者变的像投射者所挑剔、抱怨、嫉妒的那个人,或者所崇拜、赞美、依赖的那个人。这时接收者的认同,叫做投射性反认同。然后是投射者认同接收者,他也变得像他当初投射者所挑剔、抱怨、嫉妒的

6、那个人,或者所崇拜、赞美、依赖的那个人。如果是前者,叫做负性投射-认同,治疗同盟要出问题,如果是后者,是正性投射认同,移情性好转就是这么产生的。,例子, 有位患者报喜不报忧,虽然症状缓解,但是其实她的自卑没改善,而且也没有完成认知疗法的家庭作业,,对此投射-认同解释是这样的:“在你的眼中,你只要靠近我,你的症状就可以缓解,因为你觉得我总是有一些好方法。所有好念头好方法、治疗的效果都来自我,和你没什么关系。这样我们的关系就像一个脆弱的小孩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妈的关系。我变得越来越自恋,你却越来越自卑。你对我和对治疗的不满也不能表达出来。我担心这样下去,我会变成自恋人格障碍,你可能焦虑症倒是好了,抑

7、郁症出现了。你有什么主意吗,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后面的治疗中,又有接着的解释,“所以我觉得,其实你看到的那个能力很强的我,那个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我,是你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你甚至想要成为一个自恋的人,无所不能,但是你又害怕,害怕成为这么一个人会有危险,你害怕什么呢?”,三元或多元的投射-认同: 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 在这种关系中,对小男孩来说,我和妈妈是好的,爸爸是坏的。可是我又不能没有爸爸,而且我潜意识中其实是想要变成和爸爸一样。,三元关系的投射-认同一般在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督导、培训班中常见。,当务之急是掌握二元的投射-认同,此过程的典型内心活动是 “我好,你坏。可是你和我的

8、关系又很亲密,我不能没有你。所以我和你一样坏,这太糟糕了吧。”,如果这个过程经过了包容等治疗手段的处理,就变成“我好,你坏。可是你和我的关系又很亲密,我不能没有你。所以我和你一样坏,这太糟糕了吧。原来你认为只要坏一点无所谓,那么看来我也可以坏一点点,不过份就行。原来你不坏,你只不过是个有好有坏的人而已,原来我也不是那么好,我也是有好有坏。那是不是我以前把你看错,也把我自己看错,也把其他人看错了?,2为什么要学投射-认同?,对于个体内心来说,世界就是通过投射认同形成的。,所谓客体,便是一个“容物纳垢”之所,便是承受投射出来的东西。客体这个词,object,本意有反对,对立的意思,在动力学中,客体

9、由两个成分组成,一是被投射出去的心理内容,一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人物。,自体或者说,自身(self)是和客体相依存、相矛盾的另外一部分心理内容,没有客体就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客体。边缘人格者经常说,“我觉得没有自我。”其实他的心理面也没有别人,什么都没有。,整个内心世界就是通过投射认同建立起来的。任何流派的心理治疗,只要是注重内心世界的,必然涉及到对投射认同处理。,所谓无意识、原型、核心信念、自我、客体关系、俄狄浦斯情结、非理性思维,统统都是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在内心世界的建成、传播都离不开投射认同。而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无论是深层次的、系统的精神分析,还是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都会涉

10、及到对投射认同的处理。,在治疗中,最常遇到的由投射认同形成的现象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关系,特别是移情-反移情关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经由投射认同形成的,,二是认知偏差。绝大部分非理性思维、所有不适应的核心信念都是投射-认同的产物。 第三,涉及家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必然涉及投射认同。,换句话说,其实投射-认同的现象在临床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只不过不知道这叫做“投射认同”,而在用其他的词语称呼它们。,如果多看一些人格障碍或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便可以非常清晰明确地看到投射认同的原始面貌,特别是负性投射认同的攻击性会让你感受颇深,对内心世界的修整重建有一定好处。,更重要的是,学习投射认同理

11、论可以让你自己保持心灵平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防治感应性精神病。,二,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际关系。即便你不做这个行业,投射认同仍然会在你生活中无处不见,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中。这些关系中的狂喜和暴怒,热爱和嫉妒,冷漠和贪恋基本上都和投射认同有些关系。,3如何在临床上识别投射-认同?,最简单迅速识别投射认同的方法就是觉知自己的反移情,一般来说,和投射-认同相联系的反移情的反应有以下这么一些:,(1)感觉自己的“心乱了”,比较焦虑或者抑郁,而且比较难调整过来。而这并不是你工作的常态。,(2)使用过多的、无效的“改变技术”,如解释、认知辩论等。虽然屡次尝

12、试无效,患者不接受,仍然乐此不疲。和患者在“较劲”,而不是治疗。,(3)和患者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同盟,但是不是“治疗同盟”。没有治疗目标,出现了很多突破治疗界限的征兆。如经常问候、互送礼物、游说对方亲属根据患者的需求无条件改变等。,(4)拯救幻想。这是治疗师色情性反移情的前兆,对性创伤患者容易出现。,(5)过多的、无效的、时机不恰当的自我流露。甚至要求患者理解自己。,(6)无效的安慰,却仍然坚持。害怕使用改变性技术,或者本来使用改变性技术已经有效,因为患者抱怨自己“冷漠、不理解”就突然转变成全面的安慰。,(7)对患者充满抱怨和恐惧,巴不得他不要来做治疗。他来了又高兴,想要“再试一次”。,(8)没

13、有现实依据突然心血来潮地提出转诊或结束治疗。,如果你识别、反思反移情的能力还不够,也可以从患者的反应来了解投射认同,比如患者有以下情况要注意投射认同的可能性:,(1)思维走极端; (2)付诸行动,治疗同盟被破坏; (3)对治疗师的理想化和贬低,缺乏现实依据; (4)对自己生活的现实问题视而不见;,(5)人格障碍、精神病患者,摄食障碍,复合性创伤,多个心理疾病共病患者的投射认同往往在治疗早期就出现;单纯的神经症患者往往在移情好转、治疗后期出现投射认同。,(6)生活中重要人际关系中充满冲突,治疗关系却“看上去很美”。 (7)连续的噩梦或者睡眠障碍。,(8)督导此案例时,督导组出现两极分化。如一派觉

14、得此人正常,另一派觉得是很严重的案例。而这不是督导组的常态。,从理论上来说,投射认同现象往往有四大特点: (1)分裂的认知模式; (2)对分离情景的高度敏感; (3)控制性; (4)强烈的焦虑情绪。 和边缘人格差不多,其实边缘人格的内心世界主要就是通过投射认同建立起来的。,4如何处理投射认同?,处理投射认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态度,一个部分是技术。,态度是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技术。 处理投射认同的态度是参与观察者的态度。确切地说,是“正念着的共情”。也就是不排斥任何体验、感觉、想法,对任何体验感觉想法平等对待,不加上价值判断,同时专注地参与投射认同的包容过程。,除此以外,态度中还包

15、括对患者的医生的慈爱和温暖。,上述态度其实是长期的人格修养,主要通过接受个人分析,长期接受培训,自我进行正念训练和慈心观想等技术来完成。,技术方面主要是接受技术和改变技术两大组技术对患者。,接受技术中包括了全套的正念训练。以及森田技术,共情、接纳、支持、安慰等。,改变技术主要是精神分析的分析技术和认知疗法的一些技术。,对投射认同的分析性技术,包括四个方面:(1)对投射认同目的的解释;(2)对投射认同的焦虑情绪的命名、符号化;(3)对投射性幻想的分析和对分裂的认知模式的分析;(4)对认同的分析。(5)对冲突模式的分析。,每个分析的过程我们知道,根据Greenson的模式,分为澄清、质对、解释三个

16、步骤。 上述五个方面的解释,特别3、4、5分别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此时此地场景中”进行解释,然后进行历史性解释,也就是病因学解释。2精确解释,就是针对细节解释。,具体的解释技术有:沉默的反移情解释,矛盾现实性的解释,此时此地的解释,自我流露式解释,“发声”解释,改观解释,展示性解释,示范作用的解释等等。,例子,有位患者在治疗中后期说他每次来做治疗就紧张,首先澄清,具体是什么样的紧张感觉?是见到医生紧张,还是一到医院就紧张,这种紧张在生活中其他领域出现过吗?这种紧张具体的感觉是什么。 患者说,一见到医生就紧张,觉得医生很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很博学,而且不是见到他的治疗师如此,见到其他治疗师也如此,觉得自己很自卑,很浅薄。离医生相差很远,现在不想来做治疗了,想要结束。 这时候作为治疗师的我,首先的反移情反应是自恋,很得意,然后突然就变得很担心,因为他说不想做治疗了,从而进行解释,,“你感觉到很紧张,因为在你看来,我和你是不同的两类人,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