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74039099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情景答辩示例分析一、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小张同学正在玩手机,于是气冲冲地走上前一把抓住手机,说道:“班规明文规定自习课不能玩手机,玩了就要没收,你是知道的,把手机给我吧!”小张一声不吭,紧抓手机不放,两人僵持在那里。现在校园里,手机从纯通讯工具发展成为“玩物”了。学生课上课下玩手机成风,发微信、看QQ、看小说、玩游戏、传情书。这是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为此,有的学校明令不准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如发现没收后当众砸毁;也有的学校没收手机一学期后再还。问题: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当时又在场,你会怎么做?又会怎样打破这个僵局?作为班主任,你是怎么看待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实践中你又

2、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参考答案:这是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手机滥用问题。我先来回答后两个问题。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依规教育,更要依法教育,规为校规,法为国法,任何时候,我们的校规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处理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上,班主任要注意避免侵犯学生的人身权、隐私权、财产权。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和载体。今天每个人都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日益增多。手机似乎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成了令我们俯首帖耳的主人。学生身处时代大潮下,自然不能置身其外。所以单凭学校一纸禁令就想杜绝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的观点是学生可以带手机进入校园,但不

3、可以进入课堂。同时,学校和班级必须对学生在校园内如何使用手机进行引导和规范,可以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制定专门的学生手机使用公约。由于早早意识到了规范学生手机使用的重要性。我们班在入学伊始,就通过广泛讨论、酝酿起草、表决等三个环节制定了16电算化二班学生手机使用公约。迄今为止,已正式实施了近一年,效果不错,违反公约使用手机的仅有两例,都按照公约约定的惩罚措施进行了处理。公约的主要内容有:一、本班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但必须依照公约的规定使用。如有违反,按照公约约定进行处罚。二、学生可以在生活区使用手机,除非任课老师要求,否则不能带手机进入教学区。三、学生在生活区使用手机,必须在早六点起床

4、后到晚十点熄灯前这段时间,不允许夜间玩手机影响正常作息。四、违反公约规定使用手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剥夺手机使用权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乃至一个学期。通过学生讨论、制定、实施公约的过程,不仅基本解决了手机滥用的难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这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我再来回答一下前两个问题。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僵局,因为涉及侵犯隐私,我不会直接去抢夺学生的手机,而是提醒小张,他违规使用手机了,自习课后,找他谈话,按公约规定进行处罚。如果出现这种抢夺手机的僵局,我会主动放手,把学生叫到室外(因是自习课)处理或等下课后再做处理。依据

5、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规律制止学生违规时要留尊严,明道理,使之容易接受;处理学生时要依约定,不姑息,培养其契约精神和担当意识。点评:这位班主任老师不仅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而且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处理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没有采用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使用的没收、砸毁等强硬的其实也是违法的手段,而是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管理,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当学生出现违规时,以平等的身份,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提醒学生去履行约定。可以说,这位班主任老师真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关于自习课上学生玩手机问题,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主动放下手机,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建设“多彩课堂”,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

6、机上吸引回来。二、小琪和小红是某中职学校同班的好朋友,最近,小琪迷上了玩微信,用微信“摇一摇,他认识了一位在外面工作的男性微友,两人经常微信聊天,一天,小琪兴奋的告诉了小红,说这个星期六,她瞒着父母,与这位微信网友在公园见面。小红很担心好朋友因此出事,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主任。问题:1.这是个学生教育中的什么问题?2.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3.如果你是小琪和小红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参考答案:这是人际交往中网络交友的问题,网络交友是很普遍的现象,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有好有坏一样,网络交友同样可能交到好朋友或坏朋友。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对屏幕那端的网友,有准确深入

7、的了解,所以网络交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要让学生知道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网络交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及信息。第二,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个人身份的信息如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个人账户和密码,父母的信息。第三,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照片。第四,给出任何真实的隐私信息前,应多一分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第五,对网友的邀请,要保持高度警觉。第六,尽量不要与网友见面,即使要见面也要征得家长和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如果我是小琪和小红的班主任,我会做以下几点:1.班会教育在小琪见网友之前,我和学生一起策划,

8、让学生自主召开一个关于网络交往的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主要有:网络交往利与弊的讨论;网友见面受骗受害新闻事件播报;见网友上当受骗的学生现身说法;如何防范网络交友可能带来的伤害。这个班会应该给小琪以及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以较大的触动,他们会认真思考与网友见面可能带来的结果,大多数人会就此放弃与网友见面的想法。即使去见面,也会事先做好安全防范措施。2.后续跟进班会后,小琪应该会来找我谈这件事,可以进一步与其沟通。如果小琪不来找我,我可以通过小红和班里的其他同学及时了解小琪的动向。3.家校联系及时与小琪家长沟通,请家长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让家长了解孩子想见网友的情况,进一步做

9、好小琪的工作。并在周末注意孩子的去向,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万无一失。4.保驾护航如果小琪需要,老师或家长可以亲自陪同去见网友。有成年人相随,网友即使有不轨之心,也会收手。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可以强行禁止小琪去见网友,这样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不想让做的事情,学生越想去做,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特点,一味地压制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网络交友以及网下见面可能造成的种种恶果,才能让孩子杜绝去见网友的念头。如果孩子坚持去见,我们可以协助孩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是每位中职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私会网友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

10、不穷,所以让我们班集体中的孩子懂得网络交友存在的隐患,私会网友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这位班主任老师获悉学生小琪准备私会网友后,没有如临大敌,粗暴干预,而是沉着冷静,不动声色地开展教育,让小琪了解可能受到的伤害。并且及时安排同学关注小琪,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保证孩子的安全。通过这些做法,可以知道这名班主任老师深谙学生心理,是一名学生的贴心人。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让我们的学生尽早学到这一课。三、王老师是全校非常认真负责的班主任,班里事情亲力亲为,每晚找学生谈话,班级动态一清二楚,可总有学生给他留下类似的纸条:王老师,请放开我们的手脚吧!马老师当班主任显得

11、比较轻松,每天到班里次数不多,班里事情基本交给班干部去做,虽然班级纪律不够好,学习成绩低,但是班里气氛活跃,多才艺者众多。问题:1.你更欣赏哪位班主任?说出其中一点理由。2.对两位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综合评价。3.结合你的工作经历,介绍你在班级里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参考答案:这是班主任老师不同的管理风格的问题。我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王老师是我们广大班主任的代表。大多数班主任不仅担负着繁重的授课任务,而且在班级管理中起早贪黑、事必躬亲,信奉“紧盯、盯紧”,“说破嘴、跑断腿”,力保学生不出事。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纪律良好,学生们说话、做事规规矩矩,是学校的优秀班级。但学生往往对班主任敬而远之

12、,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中规中矩,缺乏活力和创新。王老师这类班主任老师像保姆,对待学生像对待婴儿,让学生一切在自己的监督和指令之下,虽然保证了不违反纪律,但也剥夺了学生自己尝试、成长的机会。马老师这类班主任是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胆量,领导有足够的雅量。因为冷眼一看,马老师很懒,事事推给班干部,学生除了爱玩、能闹之外,纪律差,学习差,这分明是个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班主任嘛!但事实上,学生们对事物充满热情,善于思考,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类班级往往在活动中显出超强的凝聚力,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而且同学们个个足智多谋,能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说明马老师是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他不是懒惰,而是给了学生更

13、多的空间,他的班干部他的学生个个独当一面。马老师对班级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像鸭子划水暗使劲。有人说过,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在严管、重压之下的奴隶,不可能建造出那么天衣无缝,精美绝伦的建筑。我们的教育,有时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使正处于花季的学生,不会思想,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只会接受指令的机器人。所以我更欣赏马老师,它给了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这也恰恰符合鱼缸效应。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公司化管理制度。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学生就业上岗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班级即是一个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由全体员工大会建章立制,详细规定根据员工表现增减虚拟工资、奖金的

14、奖惩制度,实行制度管理,自主管理。最后学期末评先评优,一律依据员工的考核结果。一个学期实行下来效果很好。我们的班集体和马老师的很相像。学生纪律不太好,卫生一般化,但是同学们思想活跃,笑口常开,学习优秀,技能精湛,在各项活动中充满热情,充满奇思妙想。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班主任。点评:这是一位“三有”班主任有思想、有魄力、有方法。相信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不仅是幸福快乐的,而且是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成的。“二流的班级靠老师,一流的班级靠制度”,王老师的班级管理停留在“靠老师”的人治阶段,马老师的班级管理则提升到了“靠制度”的法治阶段,实际上,这都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阶段,“超一流的班级靠文化”,班

15、主任应该围绕班风,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达成“价值取向趋同,群体行为共行”的目的,才能取得鱼和熊掌兼得的结果,实现道德水准和学习成绩的双丰收。四、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班主任赵老师建立家长群。一次,班里的小王同学在实习中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班主任在群里将他操作手法慢,动作不熟练等细节告诉了他的父母,并叫他们好好督促小王学习。群里的家长都知道了这件事,小王的家长感到尴尬,小王得知此事后,十分恼火,实习时心里总是恐慌。 问题:1.上述情景涉及到班级工作中的哪些方面的问题?2.简要分析造成小王实习心里恐慌原因。3.结合你的工作经验,对赵老师的做法进行综合评价。参考答案: 上述情景涉及到班级管理

16、中的两方面问题,个别学生心理疏导问题和家校沟通问题。 造成小王心里恐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群里的家长都知道了这件事,小王的家长感到尴尬,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尴尬,家长给予小王压力; 二是小王担心群里的其他家长,会把自己的实习表现反馈给同学们,怕以后受到同伴群体的嘲笑或讥讽; 三是涉及隐私的负面细节被老师在群里公开曝光,动摇了小王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基础; 四是小王本身心理调适能力比较差,走出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根据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我认为情景中赵老师的做法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首先可取之处在于:一是赵老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群这种新媒体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方便、快捷、及时;二是他创建的班级群起到集思广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