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034625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书画艺术》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国书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它具有工具的特异性和与其他国家民族在审美效果的巨大差异性。,一、文房四宝,由于历史发展悠久、历代工匠的努力、文人雅士及皇宫贵族的喜好,笔墨纸砚本身成为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的工艺品。,文房四宝之一:笔,毛笔是中国独有的笔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最早的毛笔,相传为秦蒙恬所造。,毛笔的品种较多,从性能上分:硬毫、软毫、兼毫 硬毫笔:一般用狼毫制成,特点是刚硬、含水量小 软毫笔:一般用羊毫制成,特点是柔软、含水量大 兼毫笔:是用硬毫与软毫相间制成的,刚柔适中 (还有狸毫、鼠毫、鹿毫、狗毫、鸡毫等。) 关于毛笔的驱邪镇

2、宅、迎福纳祥的传说。,制笔业的两个时代,1、 “宣笔”时代。是秦至北宋时期,安徽省泾县制作的毛笔。古地名称“宣州”,故称“宣笔”。王羲之很喜欢“宣笔”。白居易咏赞宣笔“每岁宣城进笔时,紫豪之价如金贵”。 宣笔在唐朝被列为“贡品”。 2、“湖笔”时代。从元朝开始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链镇,古时湖州地界故称为湖笔。,文房四宝之二:墨,1、天然墨、半天然墨、人工制墨 2、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汉代始出现人工墨品。,关于墨,1、种类: (1)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 (2)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 松墨的特点是色乌,

3、无光泽。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 2、墨的选择: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3、磨墨的方法: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 4、墨的味道:墨味香而清。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麝香、藤黄、犀角、冰片、珍珠等多种原料制作成墨碇) 5、我们现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清)等,可以

4、代墨使用。,文房四宝之三:纸,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一般认为,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我国的书画用纸多为宣纸(产于安徽宣城)。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

5、像绢织物一样,适合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宣纸,文房四宝之四:砚,砚,是磨墨用的。一般为石制。要求质地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它们与山西的澄泥砚、甘肃的洮砚并称四大名砚。,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 也有

6、铜、玉、象牙章等。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文房书斋中其它器具,歙砚,歙砚月是故乡明,端砚:竹林七贤,二、中国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如何欣赏书法,1、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2、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更好理解笔

7、意。 3、有文字学知识。 有时为了变化,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书法注重 “整体感” ,讲究字距、大小之美。 4、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堪设想。,5、书写技巧,非有不可。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不懂书写技巧则无法真正体会书法之美。大部分名鉴赏家也为不错的书法家。 6、有艺术涵养。 其实欣赏任何一种艺术,都要有如“置身其中”一般投入,用心去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骨力”、“姿态”、“神韵”、“气魄”,欣赏书法才有意义。,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

8、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甲骨文、金文),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书法的种类和流派,中国的书法千变万化,种类很多、流派也多。但大的种类按历史沿革来说就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数种。 重点欣赏:真正书、草、隶、篆。,真书,真书也叫正楷、楷书、正

9、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多宝塔,“颜筋柳骨” “欧劲赵肉”,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行书,(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张旭、

10、怀素草书欣赏,张旭的草书 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怀素自叙帖,鲁迅、毛泽东书法,隶书,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东汉张迁碑,篆书大篆、小篆,三、中国绘画,中国画重在丹青的调配,浓淡布局但是其本质也在于追求意、气、神,讲究章法、布局。意即指意境;气即指气势;神即指神态。讲意境,即要求静息宁神,精神专注,杂念全消,一意于构思之中。讲气势,就是要求全神贯注,气运于笔端,令作品在笔墨

11、挥洒之间一气呵成。讲神态,就是指间境、气势的集中表现,一工笔画,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范宽(宋)山水,(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清吹的场面,于非闇(1887-1959) 工笔花鸟,于非闇工笔花鸟,吴道子七十神仙传,二写意画,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

12、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意画的特点,1、主张神似。 2、注重用墨。 3、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 4、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清 石涛墨兰图,郑板桥石竹图,喜禅(1881-1953)竹,落箨始生真有节,凌云自古本无心。 任他风雨消磨久,还向空中作凤吟。,徐悲鸿,奔马图,吴昌硕(1844-1927) 画作欣赏,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局部),唐 阎立本 步辇图,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唐韩滉五牛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吴昌硕红梅图,齐白石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