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030076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会考语文最后冲刺(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语文会考复习分析,一、熟悉试卷结构、分值、题型,A.客观性试题(选择题) 22题,共50分。 语基8题(18题) 文言基础4题(912题) 论语1题(13题) 外国小说欣赏1题(14题) 古诗赏析1题(15题) 文化常识1题(16题) B. 小阅读3题(1719题) 文言文阅读3题(2022题) C.主观性试题( 课内大阅读简答题、填空题、翻译题、语用题、写作题) 现代文阅读3题 名句默写题 翻译题 语言表达题 写作题,每题2分 共32分,每题3分 共18分,2329题 共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 2.辨识字形 音同(近)异(近)

2、形的字 3.选用近义词 区别词义轻重、适用对象范围、 感情色彩等 4.成语运用 常见成语 容易误用 5.辨析语病 六大类语病 6.语句衔接或排序 内容逻辑 形式最佳 排除法 7.辨析修辞 常见修辞(修辞辨析、鉴赏) 8.得体 对象、场合(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书面 口头/谦辞敬语),二、依托试卷,逐题分析解题方法,回顾、总结、加固考查的知识点。,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o) 濒临(bn) 独处(ch) 恪尽职守(g) B唾弃(tu) 堆砌(qi) 刹那(sh) 惟妙惟肖(xio) C焦灼(zhu) 机杼(zh) 赊账(sh) 殒身不恤(x) D角逐(jio) 桑梓

3、(z) 纨绔(ku) 凝眸远眺(mu),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召zho 濒bn 恪k 唾 tu 绔k 灼zhu 赊sh 肖xio,处 ch(动) 角 ju 刹 ch ch(名) jio sh,杼 zh 殒 yn 砌q 梓z 纾 sh 陨 yn 沏q 莘shn/xn 抒 sh,(二)文言基础,9.词类活用 通假词 10.古今异义 11.文言虚词 15个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 12.文言句式 (三)论语选读 13题 能熟知出自哪一篇章 熟悉论语5个基本篇目各体现孔子主要思想 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文本 资料 试卷,(四)外国小说欣赏 14题 语段选择题 把握文意 看清题干 熟悉相关作品

4、、话题 (五)古诗词赏析 15题 把握诗旨 情感 手法 看清题干 选项 (六)文化常识16题 对联 诗句传统节日、季节、节气等 (七)课外小阅读 1719题 1.先大概浏览一下题目及选项内容,再阅读文章, 用笔随时点画下关键句及与题目相关的内容 2.注重文章整体,切忌只顾局部或某一句,(七)文言文阅读2022题 20、实词 21、虚词 22、文意理解 同912题 必修15基本篇目,1.看清楚问题方向、关键语,几个小问题。 2.注意字数限制、用原文或自己概括 如无字数限制,则尽量答详细 3.注意文面,条理清晰,(八)现代文大阅读 2325题 8分,1.掌握会考必背基本篇目内容。 2.任选题时注意

5、答题顺序 3.答完后能仔细检查错字(笔误 通假 记忆模糊等),(九)默写题 26题,(十)翻译题 27题,1.注意句式、关键得分点(活用 古今等)。 2.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3.再求通达(意译辅助),(十一)语言表达题 28题,1.熟悉各种题型,基本答题方法、方向 仿句题(形似句式 词性 修辞 神似内在逻辑 新闻题 关键词 下定义 句式变换(长句短句 整句散句 主动被动) 图文转换 2.标出题干所示做题要求,尽量细 3.做完后能仔细核对答案是否符合题干各要求,(十二)作文 29题 30分,审题:注意把握材料整体 立意准确 写作:重摆事实,讲道理 忌 就事论事,无事例素材 平铺直叙、流水账 堆

6、砌材料,不会分析论证 论证围绕立意,忌脚踏西瓜或散漫 结构完整 有个性的深刻见解 避免小失误大丢分 一、文面、书写、字数。 二、文题。 三、错别字,综合建议 1.把握时间,分配好时间 2.题干看仔细 3.注重最后复查,近五年会考分类统计,课内文言文语段 卷(2013年的2022题),09年五人墓碑记 10年始得西山宴游记 11年鸿门宴 12年劝学 13年六国论,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实词)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这里指平民 B大阉亦逡巡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 不决的样子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抵罪:抵消罪行 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用 手握腕,表示

7、激动等情绪,2009年,2009年,23下列不属于“五人之力”的影响的一项是 (课文内容) A大阉亦逡巡畏义 B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C不敢复有株治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24下列句子中,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不同的一项是(课文思想内容) A或脱身以逃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B寥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C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D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樱也。,2009年,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课文内容) A“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B“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等

8、表明了在奸臣专权之下险恶的社会形势。 C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出辛辣讽刺和莫大鄙视。 D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寥洲周公、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2009年,2010年,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实词)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虚词)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其:作者本人

9、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之:西山。 D故为之文以志 之:宴游西山这件事。,2010年,24下列不属于描写登西山所见“怪特”景色的一项是(课文内容) A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B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2010年,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课文内容)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2010年,22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实词) A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 籍:依靠。,2011年,23对卡列句子中加点“之”字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虚词课文内容) A项伯杀人,臣活之 之:项伯。 B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之:张良。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之;沛公? D不如因善遇之 之:沛公。,2011年,24下列句子不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项是(课文内容)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人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1、,2011年,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课文内容) A项伯为报私仇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亲信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突出个性。,2011年,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实词)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2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虚词)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

12、而二螯,2012年,2012年,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课文内容) A作者用“鞣木为轮”这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发生变化,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青出于蓝”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跛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义不赂秦 (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 招致 C存亡之理 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低下 2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犹有

13、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A至丹以荆卿为计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以趋于亡 D苟以天下之大,2013年,2013年,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燕赵两国“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但后来燕国“以荆卿为计”,赵国诛杀李牧,才导致了灭亡。 B第二段假设论证,指出六国如能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则可能不至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北宋形势和六国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覆辙。 D“呜呼”“(悲)夫”等叹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感慨的语气与说服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时势的深切忧虑。,论语题,(2009年)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14、是 (诲人不倦)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2010年)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日:“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

15、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A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B体现了孔子谦逊仁厚的品德 C体现了孔子恪守周礼的原则 D体现了孔子坚持道义的精神,论语题,(2011年)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政以德)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_予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 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论语题,论语题,(2012年)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诲人不倦)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