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978371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木结构特征 (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 佛光寺搭建(唐代).avi,中国古代建筑史,立面的组成 (台基,屋身,屋顶),立面的比例关系,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间的比例近似方形。 斗栱与柱高的比例, 出檐与檐高的比例 屋顶坡度,平面,双槽:由内外两圈柱网形成“金箱斗底槽”,分内外两槽,内槽五间高佛像,外槽供僧人活动,三面围墙,山墙后侧辟窗。,间:指立柱之间形成的建筑的最小单元“间”。立柱越多,间数就越多。 间的概念: 1、四柱之间的空间 2、两缝(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面阔与面宽,间的名称:,次间,尽间,次间,明间,次间,明间,次一间,次一间,梢间,梢间,次二

2、间,尽间,尽间,次二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尽间,尽间,三开间,九开间,五开间,七开间,柱网:(立柱在单体平面中的排列方式),单槽双槽分心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柱子: 檐柱:也称外柱、廊柱。支撑屋檐的最外面的柱子,分为前后檐柱。 金柱:又称内柱是檐柱之内的柱子。 中柱:又称脊柱,是宋式门庑建筑中常见,用于装板门。 山柱:硬山或悬山建筑中山墙正中支撑屋脊的柱子。 蜀柱(瓜柱):支撑于脊槫(脊檩)下的矮柱。,柱头卷刹:柱头的一种艺术加工方式,是判断年代的一种依据。,人字开叉手:支撑脊槫的两根斜材,唐代以前只用叉手不用

3、侏儒柱或蜀柱,,结构,地面,柱网、斗栱、椽、屋架、屋顶。,剖面:,外槽四排柱子上的斗栱安设平闇,平闇上是草架,天花下为露明造,草架在平闇上,无须细加工。,构架的形式:殿堂式,平闇:,草架:天花板以上部分的梁架。只用人字形叉手承托脊槫而不用短柱者,可能是唐代以前的构造特点,在唐代以后就不见了,现存的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佛殿是仅存的孤例。,槫: 脊槫;位于屋脊顶部的檩子。 上平槫: 中平槫: 下平槫: 檐槫:,构件名称:栿,构件名称:铺作(斗栱),斗栱的位置: 柱头铺作:柱顶上的斗栱 补间铺作:柱间的斗栱 转角铺作:转角上的斗栱,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斗形的方木块称为斗,弓形的短木称为栱,栱

4、架在斗上,向外挑出,一层层的小木块叠起来称为铺作。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和构架间,将屋面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斗栱用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什么是斗栱?,挽起的弓,盛米的斗,斗栱,称谓,斗栱的组合:斗栱的组合,斗栱的组合:斗栱的组合,斗栱的作用: 1、位于梁与柱之间,屋顶的重量要通过斗栱传递到柱子,再由柱子传递到台基,斗栱起承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用。 2、通过斗栱向外出挑,可以把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的距离,使出檐更为深远,并使柱子、门窗和墙体有防雨水冲刷的作用。 3、榫卯结构构造精密,在梁柱间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可以平衡部分水平荷载,抗震性较好。 如同盛开的花朵,所以元代以前斗栱的计量单位是

5、“朵”。 4、斗栱有显明的时代特色,是鉴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鉴别建筑等级的参照。,世博中国馆的斗栱造型.rm 唐代的斗栱模型唐代木亭模型斗栱.rmvb,七铺作斗栱组合演示,斗栱的组合:斗栱的组合,栌斗上置栱,栱上置斗,斗上置栱,栱上再置斗,重复交叠,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构件名称:斗栱的组件,斗:斗形的木块,分为大斗和小斗。 栌斗(大斗):位于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也称坐斗、大斗。 4-2b-01 栌斗 方栌斗.avi 小斗(齐心斗、交互斗、散斗)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 4-2b-14 齐心斗(拱心上用).avi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

6、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4-2b-06 交互斗.avi 散斗:位于栱头上的斗。 4-2b-15 散斗.avi,栱: 华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4-2b-17 足材华拱.avi 泥道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4-2b-21 泥道拱.avi 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4-2b-22 瓜子拱.avi 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4-2b-27 慢拱.avi 令栱: 4-2b-24 令拱.avi,栱从北齐到金代栱的变化: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琴面昂: 批竹昂:,昂的作

7、用 斗栱中纵向伸出并向上悬挑的构件。是起前后悬挑杠杆作用的构件。每出一层为一跳,分为单昂、双昂、三昂等不同的形式。明清时期也转化为装饰性构件。,批竹昂:昂的斜面砍成类似斜劈的竹杆,故名。多作于唐宋时期的建筑上。,琴面昂:昂的上线至昂嘴有下垂弧度的昂,流行于宋元时期的建筑上。 象鼻昂:昂嘴向上弯曲,类似于大象的鼻子,纯为装饰性构件,多见于明清建筑中。,真昂: 4-2b-30 下昂(真昂).avi,4、真假斗栱 以昂来判断,是否最起到杠杆作用,可作为鉴别早期或晚期的标志之一。,假昂:4-2b-31 下昂(假昂).avi,斗栱中的出跳: 斗栱中栱或昂每挑出一层为一跳。 斗栱中出跳越多,说明建筑的等级

8、越高。,不同形制斗栱的认识:,四铺作斗栱平坐四铺作.avi,四铺作斗栱:出一跳,五铺作斗栱:,出二跳,六铺作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斗栱 出三跳 4-2c-03 补间六铺作.avi,七铺作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 出四跳4-2c-04 补间七铺作.avi,八铺作斗栱:,铺作:宋式斗栱名词。有二个意义:一是指一组斗栱(宋式称朵,清式称攢)位置的名称,如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二是指出跳的跳数,如出一跳为四铺作,出二跳为五铺作 柱头斗栱:宋代称柱头铺作,清代称柱头科。位于柱头上斗栱,承托分量比较大,前面挑出屋檐,后面承托梁架,用材比较大。 补间斗栱:也称柱间斗栱。宋代称补间铺作,清代称平身科。是位于

9、两柱之间,立于阑额之上。作用是前承托屋檐,后尾挑托梁架,所以也起到了辅助斗栱的作用。宋代以前比柱头斗栱小,明清以后成为装饰性构件,大小也就差不多了。 转角斗栱:宋代称为角铺用,清代称为角科。位于屋角转角处。实际上由两组斗栱组合而成。,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制,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有:,1、庑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的皇家建筑,并且有“单檐”(一层屋檐)和“重檐”之分。,2、歇山。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

10、无论是皇家宫殿、王公府邸、城垣鹊楼、寺庙园林及商埠店铺等各类建筑,很多都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 从外部形式来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是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庑殿建筑上。,3、悬山。悬山建筑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也称挑山式建筑。一般多用于民居,有正脊和垂脊,两面坡。,特点:就是屋檐一直延伸到山墙以外,用来保护山墙。,4、硬山。硬山建筑的屋面也是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且山墙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也多用于民居,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应用广泛。它的形式与悬山差不多,只是屋檐不悬出山墙罢了。,屋顶:,屋顶:,回顾一下: 木结构古建筑的和建造: 虚拟观音阁独乐寺观音阁.avi 观音阁的搭建过程4-3a-3 观音阁搭建.avi,屋顶:,屋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