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3977984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设计2条形统计图(2)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

2、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生:牛奶,豆浆,粥。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生:喜欢。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生2:最喜欢

3、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全班交流)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