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868492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4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材料新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与全国卷比较) (1)材料新度、长度、难度、效度 (2)问题角度、熟悉程度 (3)答案来源与组织,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人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

2、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09年A卷.38,(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3、(8分),(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必修3P51导语,必修3P58,39(26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4、。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

5、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09年A卷.39,(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

6、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修2P101,必修3P142,必修2P102,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

7、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0年A卷. 38,(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

8、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

9、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必修2P39-43,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

10、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10年A卷. 39,(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

11、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必修3P123,材料、必修1P139,必修1P140,11年A卷. 38,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90)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

13、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14、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244),38.(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0.58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0.33 (3)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政

15、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0.28,必修1P4,必修1专题2、3,必修3P20,必修1P10,必修1P10,11年A卷. 39,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30)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影响)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336),39.(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