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836609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社会转型期,知识的重组整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转型期,“十二五”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容易失调,社会规范容易失序,心理状态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改革成败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评价,而取决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程度。从这个角度看,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 半月谈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社会转型 一、春秋战国时期向封

2、建社会过渡 二、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 三、新中国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改革开放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一、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 1、方式变法运动 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2、结果战国后期和秦汉初期中国基本确立起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过渡表现,二、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 1、方式两半社会中被动转型、向西方学习、 救亡爱国 2、结果没有完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3、表现 明清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技术、作物、耕地)的发展;手工业(私营、产值)发展;商业(白银、市镇、市场等)繁荣; 明朝中叶后(1500年后)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

3、:明清思想批判;明清小说体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西学东渐开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发展 政治:戊戌变法追求君主立宪、清朝新政立宪、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约法 文化:向西方学习思潮、洋务派教育改革、立宪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与社会礼仪的近代化,三、新中国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 1、方式三大改造、制定宪法和政治建设 2、结果1956年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表现:,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49年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三大政治制度;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实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 1954年颁布宪法,四、改革开放时期向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 1、方式: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2、结果:初步确立 3、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工作重心,决定改革开放;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入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新现象,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回答: (1)试从经济、思想和文学方面概括这些新现象的主要特征,并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想一想,这些新现象为什么没能像西欧一样,从根本上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进而成功地把中国带入近代社会?,特征: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表现:商品经

5、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丝织等手工 业部门中,产生了资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思想: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表现:黄、顾、王对封建专制主义展开批判。 文学:反封建成为文学的主题。 表现:市民文学的出现。,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只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出现,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封建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专制主义,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2、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历史发展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导致了中西国力的易位。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发展自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在经济领域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试述这种“相

6、似”和“差异”的表现。(10分),“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差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2)这一时期,中西方政治“专制化”与“民主化”都有强化的趋势。试述两种不同趋势的表现。(8分),中国政治“专制化”: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制形成; 清朝设立军机处。 西方政治“民主化”: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义制度。,(3)17、18世纪,中西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

7、这种不同。(8分),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 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两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4)就文明类型而言,中西有何不同?(2分),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3、近代化(现代化)是指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70年代,中

8、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简单列举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存在的三种近代企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思想界的变化,试述这些变化。(6分),三种近代企业: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外国企业。,变化: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新阶级。 早期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维新派、革命派、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派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试述三者主张的异同。(10分),同:都是资产阶级政治派别; 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异: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形式,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和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 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

9、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3)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成果。(6分),政治:颁布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进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4)依据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的特点。(6分),先后由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等不断深化的过程;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实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

10、近代化(现代化)。,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9分) (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并产生深远影响,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9分)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

11、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10分),(1)概括指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9分),(1)表现:新航路的开辟。,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和指南针; 西班牙、萄牙王室支持。,影响:世界联成一片,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并产生深远影响,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9分),(2)表现: 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使亚非拉地区卷入世界市场,促进近代工业的兴起。 政治:发

12、动侵略战争,破坏亚非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一系列救亡运动。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掀起思想解放潮流。,(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10分),(3)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贷币关系扩大生产。 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启示: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5、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这一转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激烈的震

13、荡。 请回答: (1)试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原因。(12分) (2)若从经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激烈震荡”这一状况,引用哪些例证比较恰当?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化解矛盾,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行动?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6分),(1)试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原因。(12分),全球化角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现代化角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现代物理学诞生;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随

14、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现代政治模式。,(2)若从经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激烈震荡”这一状况,引用哪些例证比较恰当?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化解矛盾,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行动?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6分),例证:经济:1929年到1933年资义世界经济危机;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动及影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了国际货币的稳定,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建立关贸总协定,形成国际贸易体系,推动各国开放市场,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建

15、立联合国,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合作机制),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6、“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6分),经济:新兴经济成分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

16、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封建经济,欧美和中国近代资义经济) 政治:新兴阶级力量形成;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春秋战国新兴地主阶级、士、商人等;欧美和中国近代资级力量发展); 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启蒙运动) (列举具体的史实+概括性结论),(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与文化思想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简要说明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6分),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说明:前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国; 后者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的传播。,(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