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830531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5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专题复习一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复习一 鉴赏诗歌形象之思想情感,如何读懂诗歌: 一、初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1.关注标题 2.知人论世:作者、注释、写作背景 3.抓住诗眼 4.分析意象 5.解读题目 二、具体分析诗歌 1.三步分析:诗中有文文中有人人后有情 2.三步发问: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写,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翻译】 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那声声杜鹃鸣就像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

2、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在整首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3分) 开头两句写杜鹃啼叫的环境和季节,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不免会引起思乡之情、作客之愁。(1分)以乐景反衬哀情。(或答触景生情)(1分)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1分),鹧鸪天 晏几道

3、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2)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4、难归的感慨。(意对即可),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翻译】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回家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1)作者上阕写到“愁”,试分析作者在上阕如何表现“愁”,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

5、4分) 用凄凉之景渲染内心的愁苦; 对家乡的思念或思妇盼人归。,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

6、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

7、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满

8、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爱国壮词。词中有对外敌入侵的愤恨,有积极进取的豪情,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收复河山的坚定决心,表现了勇赴国难,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9、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互文)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满

10、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2)词中有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铁骑满郊畿(外敌入侵,侵占),士兵“膏锋锷”(士兵战死),百姓“填沟壑”(百姓死于战乱),千村寥落(田园荒芜,万户萧疏)。,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

11、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4分)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12、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醉别”写出为朋友饯别,借酒浇愁,惜别知音;“江风引雨”借景抒情,以凄凄风雨烘托离别时悲凉的心情。,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 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 必官家赐

13、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驰骋射猎,如今谁还记得当年豪迈之举!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在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小洲独来独往,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

14、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

15、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呼卢:古代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1)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 “十千”“百万”,语气夸张(1分), 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轻财恣意”等)的性格(1分)。,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 (2)词人说“恨难忘

16、”,他有什么难忘之恨?(4分) 一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 二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每点2分),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 (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对比(2分,答“今昔对比”、“虚实对照”、“反衬”也可)。 上阕描绘词人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1分),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1分),形成鲜明对比。,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