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809143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4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二、理想中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 三、新课程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果及问题 四、全国初中新课程优课赏析,盐城市教科院 吴兆虎,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1、改变课程名称的内涵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框架,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把握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内涵,1978年以前,中学政治课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材 1950年1956年,逐步减少政治课,只剩下高三每周1课时的宪法课。教育部曾推荐通俗政治读物作为代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初三政治常识和一本高中教

2、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授参考提纲。 1957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编政治课本。” 初中、高中各年级普遍设置政治课。原定政治课的内容改为“进行以反右派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959年3月,教育部起草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人教社编了三本政治常识代用教材供各地选用。一些省、市编辑出版了(共32本)中学政治课的地方教材。 1961年8月,人教社出版了道德品质教育(试选教材)社会发展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三种教材。 1963年,教育部从几所师范大学编写中学政治课本。做革命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简史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四种课本于1964年8月

3、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统编中学政治课教材。 1977年8月起,教育部从各地借调二百余人。新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四种中学政治课本,于1978年出版。这是一套拨乱反正的课本。,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把握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内涵,1978年以后,五套完整的中学政治教材 1979年9月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等单位编写初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材。1982年起出版了初中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社会发展简史和高中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几种课本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是包括教学大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一套中学政治课教材

4、。 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学政治课从此改为“思想政治课”。国家教委的部署,决定实行“一纲、多套教材、教委审定、推荐选用”的新体制。全国共有七套教材陆续出版。 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人教社政治室与江苏省教委教学研究室合作编写初中一、二、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本和教学参考书(1993年出版)。 1996年,国家教委编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1998年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思想政治,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全一册,供全国使用。 1997年,国家教委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

5、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思想政治一、二年级各两册、三年级一册(1998年由人教社出版,供全国使用)。这是20世纪末最后一套完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把握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实质性变化:以品德教育为核心。 1、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求人们发挥积极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头脑。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创新精神就需要提倡和保护思维的差异性,需要思想文化的重新整合。当然在提倡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要有民族主流文化的引导,要有

6、培养学生对国家、党的重大战略方针的认同教育。 市场经济发展对学生的品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人们的生活空间大了,人们常见的不一定是父母,而是生活在佰生人群中,在社会上(尤其是城市内)是独立的个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们能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没有诚信经济就无法运行下去。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加强合作,为此要加强品德教育;,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把握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内涵,国家一方面要尊重人们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公德越来越成为重要内容,强调人是平等的个人,大家应遵循公德,这与过去讲

7、个人道德修养是有差异的。大家遵守社会公德,只要不影响其它人的利益、公共利益就是有道德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讲诚信也是为了个人利益。 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的教育内容。个人道德修养必须加强,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公德的培养。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做工,现在单位的功能变化,在更大的范围的空间中生活,核心是要遵守社会规则,要使他们能平等对待他人,尊重别人公德,即使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但只要能遵守社会公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否则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把握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内涵,2、适应初中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是感性向理性的过

8、渡阶段,是青春期变化时期,是对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进行基本品德教育是主要任务。 3、适应大德育的要求。 国情教育是中国道德品质教育的背景,道德教育是情境性教育,本不是一种说教,是一种体验课程,是一种感染性课程,这需要一定的情境。 法律与道德是互不可少的,良好的道德需要法律支撑,有道德的人得不到法律支持是不行的,但没有良好的道德,法律也无法支撑下去要教育学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基本的合法权利,这是当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是良好品德内容之一。 将心理、道德、法律教育结合起来,使守法、爱国、道德意识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其一辈子做有道德的人。这是我们这门课程的根本任务。,一

9、、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课程。 1、思想教育性: 继承了原标准中有关规定,强调是主渠道,是课程方向,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这门课程的民族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这门课,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每次讨论,部有关领导都亲自参加。课程还是要以党和国家基本文件为依据,但要提高这门课程的针对性,要针对初中阶段的孩子,不能按成年人的要求,要针对他们本身的特点的教育才可能有实效性,否则是无效的是适得其反的教育。 要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和艺术。要增强主动性,要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10、具体问题。,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外国政治教育也很重视,不是完全中立的教育,也有引导,他们叫社会研究或社会课,公民道德教育就在其中,他们将世界上国家分成几类;他们在教室中将萨达姆、卡斯特罗与希特勒的画像放在一起,上面还打上叉。他们的政治教育方式与我们不同,我们要吸取其有效的方法。 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形式上显得很公正,如讲政府时,教师先抓住主要内容讲十分钟后,就让学生找政府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做好,学生找出如某处路灯、道路没修等问题后,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这是哪一部门工作没有做好,讨论怎么做好,然后加以整理交给政府或议会,他们努力使学生明白这个

11、国家是自己可以说话的国家,是可以参与管理的国家,这个国家是自己的,不是仅被领导和管束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认同教育,让学生认同美国民主。美国并没有用很多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让学生深深感到美国是自己的国家。,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2、人文性: 人文性主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提升人,关心人就要关心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未来; 尊重人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人格尊严,要满足自主成长的要求与欲望; 提升人就要通过教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将直接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具有人情味的教育,在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中进行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实效性。

12、3、综合性: 这是一门将三方面教育综合在一起的课程。将基本国情教育作为情境,以法律、道德意识爱国情感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德,健康的心理,以平常心态对待他人、能正确对待自己。,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4、增强实践性: 道德教育不是说教,关键是做。不能追求学生讲得好,而要追求做得好,要注重实践体验、感染,将优良品质内化为学生心理品德。 在国外教育上,教师讲基本的内容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摸索。美国规定中学生必须有100小时的社区服务才能报考大学,这种规定就是强调做,让他们去关心弱势群体。我国驻华盛顿参赞曾建议中国作为高考招生的必备要求。 现在的问题是家长有

13、爱心,孩子有没有爱心,要让学生体验、受感染,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要让他来关心别人。孩子在课上讨论不起来,真正自己动脑思维不起来,问题就在于我们平时培养不够。 有人认为我国现在考试题越来越难,主要是难在知识要求上,其实国外试题才真是难,如德国试题要学生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问题是孩子理解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能力提高了。美国一个洲要学生写城市发展历史,他要查资料、社会调查、访问等,在这一过程中他学习怎样与人交谈,如何整合材料,这是综合能力培养。美国孩子发言非常老练,他们从小培养,竞选中演讲能力就是在其中培养起来。,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

14、念,1、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课程构建的基础 课程不能将党的文件直接作为出发点,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不能忽视学生特点。 2、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目标追求。 这是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要特别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是学习做而不是就是。 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但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相互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框架,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

15、的基本框架,课程从学生生活发展(纵向)和人的基本素质(横向)这两个维度上来选择教学内容。 从纵向上,以逐步扩展的学生生活为基础,从学生自身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国家社会。 开始设想是“自我”,不少人总感到不习惯,坚持要“自我”层面,要使学生成为有自我意识的人有自主能力的人,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别人的附属物。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是有意识的人,人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如果对自己都认识不清,怎么可能成为负责任的公民,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但要成为自觉的人必须有自我意识,而且是比较自觉的人。这个词后来改为“成长中的我”大家都能接受了。 从横向上,我们以国情为情境,以法律、道德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此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我们从这三方面思考学生在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关系、与集体国家社会关系时必备的内容,具体内容详见课程标准表格。 把社会发展史并入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这是监于国际教育经验与我国的现实作出的决定,主要是要解决与历史内容的重复问题。历史抛开历史观无法讲历史,离开社会发展规律这要主线讲不好历史;社会发展史抛开史实讲规律也不行。我在新课程标准中还保留了社会发展的一些重要结论。,一、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重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框架,如何看待这个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