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各论》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780922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学各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学各论》ppt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参考教材: 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蒋仁举,病毒学各论,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肝炎病毒 虫媒病毒 出血热病毒 疱疹病毒 逆转录病毒 其他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 副粘病毒 麻疹病毒 麻疹、SSPE 副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儿细支气管肺炎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其他病毒 鼻病毒 普通感冒 风疹病毒 风疹、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上呼吸感染 SARS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腺病毒

2、 小儿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V(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宿主广 甲型流感病毒-全球性流感大流行 1918-1919年,全世界50%被感染, 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总人数。,一、生物学性状 (一) 形态与结构 1、形态 多呈球形, 直径80-120nm; 新分离的病毒可呈丝状。,2. 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 SSRNA(甲乙8,丙7),核蛋白(NP)具有型特异性,RNA多聚酶,内层包膜:基质蛋白(M蛋白)型特异性,外层包膜:刺突,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衣壳,包膜,亚型特异性,HA:是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呈

3、三棱柱形 HA特性:血凝性:红细胞凝集 致病性:吸附宿主细胞 免疫原性:亚型特异,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能抑制血凝现象和中和病毒,是保护性抗体。 NA:糖蛋白,呈四聚体 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的N-乙酰神经氨酸,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放和扩散。 NA特性: 与致病有关: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 免疫原性:亚型特异,抗体不能中和病毒, 但能抑制该酶的水解作用.,(二) 分型与变异,1. 抗原组成与分型,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 16个HA亚型(Hl-Hl6), 9个NA亚型(Nl-N9)。 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 是Hl、H2、H3和 Nl、N2。 目前有H5Nl

4、,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报道。 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2. 流感病毒的变异性,(1)变异的本质 核酸RNA的变异 (2)变异的表现 核酸所编码的表面抗原的改变 流感病毒HA、NA易发生变异,HA变异更快,(3)抗原变异与流行,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一般认为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引起局部中、小流行。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 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人群对变异病毒株缺少免疫力而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历史上由抗原转

5、换引起流感的世界性流行,(4) 研究变异的意义,预测流感流行 指导选择疫苗毒株,(三) 培养特性和抵抗力,1. 培养,鸡胚培养初次培养用鸡胚羊膜腔,传代培 养用尿囊腔 。,细胞培养原代猴肾细胞 。 动物接种雪貂,流感病毒抵抗力弱,2. 抵抗力,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病毒-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 呼吸道炎症 毒性代谢产物 分泌物排毒 头痛、发热、 传感性极强 全身肌肉痛 (多数)一周 合并细菌性肺炎 左右痊愈 (少数),免疫性,不牢固 抗HA抗体-中和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毒侵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抗NA抗体-能抑制病

6、毒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呼吸道SIgA-抗再感染。,三. 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培养 急性期咽漱液、鼻咽试子 鸡胚羊膜囊 取羊水作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定型,2、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四.流感的防治,一般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氨、板兰根、大青叶,麻疹病毒(measeles virus) 1、 生物学性状 -ssRNA,球形包膜病毒, 膜上有HA和溶血素HL(haemolyxin)免疫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2、培养特性 麻疹病毒可在人胚肾、猴肾细胞中增殖,导致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并形成核内、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7、3、致病与免疫 传染源:急性期的患者 显性感染为主。,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第一次病毒血症 :发热,眼结膜充血,咳嗽、 流涕等,口腔颊粘膜出现Koplik斑,对早期诊断有意义 第二次病毒血症 :高热,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 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 极少数可并发脱髓鞘性脑炎及SSPE(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柯氏斑,免疫:病后免疫力牢固,细胞免疫为主。 HI- SIgA、抗HA/抗HL蛋白: 中

8、和作用 CMI- 清除细胞内病毒 6月儿童不易患麻疹。 防治 人工自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丙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1. 生物学性状 +ssRNA ,有包膜。 膜上刺突: S蛋白 M蛋白 细胞培养 抵抗力不强,1.生物学性状,+ssRNA ,有包膜有14个ORF,主要是RNA聚合酶、S、E、M、N结构蛋白 细胞培养: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

9、型的SARS症状 抵抗力不强,2. 致病与免疫 传染源 SARS患者 传播途径 呼吸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临床症状,3.微生物检查,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病毒分离 RT-PCR 免疫荧光、ELISA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4.防治原则 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免疫力,思考题,流感病毒结构特点,Ag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其它呼吸道病毒主要特征?,第27章肠道病毒( enterovirus),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型;1型常见 (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 A组124型(23型为埃可V 9 型) (coxsackievirus) B组16型; 埃可

10、病毒 19,1127,2934型; (ECHO) 新型肠道病毒 6871型,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形态结构:(+)ssRNA 、无包膜,小RNA病毒 。 培养:可在人、灵长类细胞中增殖,CPE明显。 致病性:粪口传播,病毒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 ,主要引起肠外靶器官病变。 抵抗力:较强,耐酸、耐脂溶剂,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及抵抗力:同其他肠道病毒 (二)培养特性 细胞培养:只能在灵长类来源的细胞中增殖,如人胚肾或猴肾细胞等 ,可产生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动物接种:猩猩、猴等,常用于鉴定疫苗安全性。 二、致病和免疫 致脊髓灰质炎,以隐性感染为主。,

11、病毒 粪-口传播 咽部、肠粘膜上皮细胞 隐性/轻症 局部淋巴组织病毒增殖 感染(90%) 病毒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病毒增殖 大量病毒入血 第二次病毒血症 . 0.1% 血脑屏障 显性感染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小儿麻痹症,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SIgA-阻止病毒入血 血清抗体-阻止病毒的血行扩散 6月儿童不易患脊髓灰质炎。,三、防治,一般性预防:隔离患者,消毒排泄物,加强饮水及饮食卫生管理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灭活疫苗 (salk) 减毒活疫苗(sabin) 人工被动免疫 丙球-紧急预防 由于有效疫苗防治,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显著减少,但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越来越引

12、起重视。,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一、命名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从美国柯萨奇镇Coxsachie) 的两名怀疑为脊髓灰质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 埃可病毒是1951年在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偶尔从 健康儿童的粪便分离出来的,称为人类肠道致细胞 病变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二、致病与免疫 隐性感染为主。 病毒-咽部/肠粘膜-病毒入血 上感 腹泻 病毒血症 靶器官,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偶尔可经呼吸道或眼部粘膜感染。其致病机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基本相同,由于病毒受体分布广泛,因而可引起多种疾病,除了类似脊髓灰质炎的麻痹症为,

13、还可导致多种疾病: 无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心肌炎 疱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 特点:同一型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一种疾病也可由多种不同型别病毒引起。,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急性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婴幼儿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此外,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有: 肠道腺病毒40、41、42, 杯状病毒科的人类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科的星状病毒。,轮 状 病 毒(rota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球形,60-80nm,无包膜 双层衣壳,电镜下形态象车轮。 双链RNA ,分11个节段, 每一节段编码一种

14、结构蛋白 或功能蛋白。,2、分型 根据病毒的VP6的免疫原性不同, 将病毒分为7个组(AG) AC 组致人和动物腹泻,其中A组最为常见 DG 组只引起动物的腹泻 3、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脂溶剂。 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数周。,二、致病和免疫 A组病毒最为常见,致婴幼儿急性胃肠炎。 B组病毒可在年长儿和成人中引起爆发流行。 C组病毒引起的腹泻见个别报道 A组病毒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 全世界每天有2000个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 3岁以上90%儿童曾被感染 晚秋和冬季是主要发病季节“秋泻”,病毒 粪-口 小肠黏膜绒毛细胞内增殖 细胞损伤、吸收

15、功能下降 水样腹泻、电解质平衡紊乱 病后,肠道内的SIgA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三、微生物学检查 1、电镜、免疫电镜观察粪便 中的病毒颗粒 2、ELISA、免疫荧光法 检测病毒的抗原。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分析病毒的核酸监测变异,流行病学调查。,四、防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疫苗 治疗主要是及时输液,纠正电解质失调, 防止严重脱水及酸中毒,减少婴幼儿的死亡率。,思考题,肠道病毒特点和种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轮状病毒致病特点?,第29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HAV、HBV、HCV、HDV、HEV, 庚型肝炎病毒(HGV) 输血传播病毒(TTV),甲型肝炎病毒(HAV)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小球形RNA无包膜病毒 , HAV只有一个血清型 2、培养: 一般不引起CPE 3、抵抗力:较强,耐热、耐酸、耐有机溶剂,在粪便、污水中可存活数月。,二、致病与免疫,多表现为隐性/亚临床,仅少数发病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致病机制:HAV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