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

上传人:策**** 文档编号:73764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评价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OLO评分法的研究和实践 以上海历史高考题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蔡坚 一、 SOLO评分法的引进及其意义 1、 SOLO评分法的来龙去脉 吴维宁 教育评价新概念 SOLO分类法评价 ,见 学科教育 1998年第五期 。 黄牧航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 ,见 历史教学 2004年 12期。 聂幼犁 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历史学科考试( GCES)结构式试题 ,见 中学历史教学论(附录) ,学林出版社, 1999年 10月第一版。 2、为什么要研究 SOLO评分法? 传统的“采点给分”方法 例题: 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2、是 ? 当今的“采意给分”方法 例题: 棉花与奴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问 2:这种变化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标答要点: 奴隶制扩张;两种制度对立加剧;阻碍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美国社会走向分裂。为工业提供原料; 3、比格斯的贡献在哪里? 第一:通过观察思维结果的结构特征,来辨别思维能力的质量高低。这就为我们测量思维的差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第二,提出了 “ 等级结构 ” 的理论,为 SOLO评分法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和样板。 前结构层次 、单点结构层次 、多点

3、结构层次 、关联结构层次、抽象拓展结构层次 。 二、如何理解五层次的“等级结构”理论? 1、翻译、阐述及其问题 A、吴维宁的翻译 前结构: 学生基本上没有所面对问题的简单知识,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 找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 办法 。 单一结构: 学生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 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元结构: 学生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还 没有将它们有机 整合 的能力 。 关联结构: 学生会整合各部分内容而 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 扩展抽象结构: 学生会 归纳问题 以学习更多的抽象知识, 这代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这一层次的学生

4、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造意识。 B、黄牧航的翻译: 前结构层次 学生 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单点结构层次 学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 思路 ,但却就此收敛, 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 多点结构层次 学生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 思路 ,但却 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 关联结构层次 学生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 思路 ,并且 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 抽象拓展层次 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 抽象地概括,从 理论的高度 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 使 问题本身的意义 得到拓展。 C、另一种翻译(来源待查) 无建构层: 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5、,或他们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因此在他们的学习结果中 未获得任何学习要点。 单一因素建构层次 :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了构成问题 之 众多 要点 中的一个。 多因素层次: 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了构成问题的若干 要点 ,但只是简单罗列这些要点,而这些要点似乎是相互独立、并无关联的。 关系建构层次: 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构成问题的若干 要点 ,并且 能够把这些 要点 组织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 这一层次表明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 抽象建构层次: 指在关系建构层次的基础上 抽象化、概念化, 产生一个新课题 。 这一层次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并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达到。它是教学目标预料之外的

6、 。 D、一位研究生的翻译文 前结构: 没有理解问题,被已给材料中的无关信息所误导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无法准确提取处理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其特点是: 问题 线索 和答案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单点结构: 基本了解问题的指向,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 线索和途径 。其特点是:只凭一个相关的线索就跳到结论上去, 答案缺乏一致性。 多点结构: 学生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但缺乏有机整合的能力。其特点是:学生找到了越来越多正确的相关特征,但是从学生的回答中 很难发现 信息和线索 之间的联系,虽有一致性的感觉,但是没有使之优化。 关联结构 :学生通过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有

7、机的整体,表现为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其特点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题目的要求,并 将问题 线索和相关材料 整合成有机整体; 能够在现有的范围内进行归纳和概括,没有不一致的感觉,但是由于局限在系统之内,可能造成 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开放性。 抽象扩展结构: 学生摆脱了现有材料的局限,能概括一些抽象特征,并提出假设,在新情景中进行演绎和归纳,结论具有开放性。其特点是: 使 问题本身的意义 得到了拓展。 它代表了一种更高水平的学习能力、更强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意识。 E、上海历史高考的评分标准 07年 第一层次 :所给答案与提问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 仅给出 结论 ,没有利用材料进行 论证 。 第

8、三层次: 给出 结论 ,并组织材料进行 论证 。 第四层次: 利用材料从 两个不同角度 的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 利用材料 综合 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08年 第一层次: 只有结论没有材料,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次: 从 一个角度一个材料 进行论述。 第三层次: 能从 一个角度多个材料 进行论述。 第四层次: 利用材料从 不同角度 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 :利用材料 综合 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09年 第一层次: 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 单点结构 找到 一个 线索或材料 即得出结论 。 第三层次: 多点结构 使用多个材料或线索, 进行

9、单一维度 地解释。 第四层次: 关联结构 能在 多个线索或材料 之间 建立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第五层次: 抽象拓展结构 能够 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 ,并进行 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 10年 答案 1: 能 对材料 进行抽象提炼,并 结合事实 进行论述。 答案 2: 能在多个 线索或材料 之间 建立起联系 ,并作出解释。 答案 3: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 单一维度的解 释 。 答案 4: 找出 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 答案 5: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回答和问题无关 或同义反复。 2、对 SOLO理论的解读 黄牧航的解读:(例题一,有删节)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

10、而促。(柳宗元 封建论 )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 封建论 ) 问:上述材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同意哪一种?请说出理由。 第一层次:略 第二层次: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 答 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 答 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汉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第三层次: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未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答 1:夏商周汉实行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

11、国家较强大。 答 2: 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撞之中 ,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实行了郡县制。 第四层次: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答:分封制是在秦代以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在秦以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现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一种进步。 第五层次: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 答 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从材料可见,秦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秦以后,中央主要通过郡县

12、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 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秦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中央政府没有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而采取分封的形式;秦以后随着生产力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的管理。 答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 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不利于地方发展;而地方过分分权,短期内对地方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式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应该理解这种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内

13、涵 本质是评价历史思维的相对宽度和深度 宽度 : 一是能否多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即能否看到历史现象的多个侧面,而非一个侧面。 二是能否用多个证据来支撑或证明所发现的历史侧面(角度),而非单个证据。 深度: 一是 “ 抽象拓展 ” 。 二是对问题的 “ 层层深入 ” 。 A、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 。(只有结论,没有材料。) B、单点结构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缺少论述或论证。 C、多点结构 使用多个材料或线索,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能够从二个维度进行解释,但材料单一或未能在现有的范围内进行归纳和概括,以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 D、关联结构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

14、,进行多维度的解释,在现有的范围内进行归纳和概括, 以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 E、抽象拓展结构 拓展 问题的表象 内容及其意义,能够在材料的基础上,在新情景中对问题做更深入地抽象、提炼、扩展或演绎。 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 简单结构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缺少论述或论证。 微观论述结构 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并进行论述。(对历史的一个微观的局部加以论述) 中观论述结构 能论述历史的表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能论述若干个“局部”并解释其原因) 宏观论述结构 能在前者的基础上,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或从历史发展的深层原因、规律特征的角度论述问题。 (在对若干“局部”进行

15、论述的基础上,能从宏观或理论的视角讨论问题) 三、上海的高考题 SOLO例题分析 07年高考 SOLO题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 的材料(材料略) 问: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 :所给答案与提问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 仅给出 结论 ,没有利用材料进行 论证 。 第三层次: 给出 结论 ,并组织材料进行 论证 。 第四层次: 利用材料从 两个不同角度 的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 利用材料 综合 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08年高考 SOLO题 1789年法国通过 人权与公民权力宣言 ,针对这一宣言, 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 德 古日发表 妇女和女公民权力宣言 。(材料略) 问:评价 1789年 人权与公民权力宣言 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 只有结论没有材料,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次: 从 一个角度一个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