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68816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把节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

2、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

3、己的感受。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观看视频 请同学们看视频,根据视频中的场景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播放

4、火把节的视频)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学生在文中画出。 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板书:扎火把)彩衣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板书:美酒佳肴)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

5、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1)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2) 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

6、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3) 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4) 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问题:找出这里的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并说说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吗?( 5)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小伙子来姑娘们来了孩子们来了” 这段话是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问题: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事什么,

7、你还能接着写下去吗?学生自由说一说后汇报让我们一起边看图片边读一读这些句子。(播放幻灯片)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指名说说这个拟说。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

8、读课文。2、 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火把节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

9、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

10、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

11、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

12、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教学建议】1. 课前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 识字:“蒿”读“ho”,不要读成“go”;“矫”读“jio”,不要读成“jio”。写字:“毡”是半包围结构,“毛”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部件“占”,还要注意写紧凑;“嫉”字读“j”,不要读成“j”,这

13、个字的右半部分是“疾病”的“疾”,不要丢掉“疒”左边的两点。3.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写道:“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似乎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客人发出盛情邀请,表达了彝家人过节的欢快心情和热情邀请客人参加自己民族盛大节日的那种自豪,很有感染力。在第二、三两部分的起始,分别也用了“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式。这种句式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句子稍加变化,分别以“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作为重点句点明了第二、三两部分

14、的主要内容。4. 第二部分的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在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一天到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5. 在阅读第三部分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恶势力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6. 文章描写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全篇文章的语言同样是激情四溢的,全文的感情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文章把彝族人民的这种情感也传达给了读者,因此要加强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这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热爱。课文多处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强。如: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的第10自然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去感受那热烈的场面,去感受彝家人的那种激情。尤其是“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