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教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688070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呼应勿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呼应勿缓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期 第 课时日期: 备课人:签到学生数: 教学课题:孝敬父母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学目的:教育孩子对父母呼唤和命令应勿缓、勿懒。教学重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组织教学(见上课流程):见附录 2.复习检查:1) 分享上节课布置的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2) 抽背弟子规(背的好的可获读经奖) 3.新课进行:1) 出示课题:孝敬父母2) 引入一:由视频中华弟子规(杨淑芬总监制)第11集:应答的礼节(共22分钟,小班可分段播放15分钟至问题(5),再播放结束)引入 这节课的内容。问:(1) 奶奶赶早买菜回来,看到孝孝,怎么想的?后来拿着葡萄喊孝孝,进入他的房间后,奶奶为什

2、么摇头?(奶奶刚开始以为孝孝没有睡懒觉,夸奖他早起。准备奖励他一串葡萄,奶奶唤他时,他没应声,孝孝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奶奶进入房间,发现孝孝又睡下去了,所以摇头。)(2) 孝孝起床后,怎么问候爷爷奶奶的?爷爷教导孝孝什么呢?(孝孝先问候早安。爷爷告诉他不早了,教导他:长辈呼唤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应答;奶奶很辛苦,要多帮助奶奶干活。)(3) 孝孝想帮助奶奶吗?他怎么帮的呢?(孝孝想帮奶奶,但他周末的活动都计划好了,没有时间,小宠哥用树枝变出一个孝孝帮助奶奶。)(4) 孝孝让能干的树枝孝孝留在家里帮助家里人,他自己做什么去了呢?(他去捡垃圾,踢足球。)(5) 树枝孝孝帮助奶奶补衣服、提菜篮子,

3、奶奶高兴吗?奶奶奖励他点心,但奶奶后来摇头,不什么呢?(奶奶先高兴,但觉得他不说话,说他憨憨的,很可爱。后来他吃完点心,也不和奶奶多说话,所以,奶奶摇头。)(6) 孝孝听到奶奶和姑姑的电话,他想到什么呢?(奶奶并不需要什么中秋节的礼物,她更高兴看到女儿回家,但她更体谅女儿。孝孝悟到:其实父母呼应勿缓,是对长辈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尊敬;树枝孝孝虽然帮助奶奶干活,但根本没关心过奶奶,也不是发自内心。孝敬奶奶不能让别人代替。)(7) 中秋节孝孝家发生什么事?孝孝的姑姑回来了,奶奶很高兴。儿女长大,会离开父母身边。但还是应该常回家看看。(8) 小宠哥怎么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的?(父母长辈叫我们的时候,不

4、仅要立刻答应,更要体现出我们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引入二:由视频中华弟子规(杨淑芬总监制)第12集:一双戏靴(共22分钟,小班可分段播放10分钟至问题(3),再播放结束)引入 这节课的内容。问:(1)孝孝想当小组长,所以他对同学特别热情,他做的对吗?(不对,应该家里和学校表现一样。)(2)他把奶奶的戏靴搞丢了一只,这时同学要他帮助,他选择了帮同学还是找靴子?他做得对吗?(他选择去同学家,不对。)(3)他有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4)他没经奶奶同意,就又把奶奶的戏靴借给同学玩,他对吗?(5)奶奶晕倒,为什么呢?孝孝最后怎么做的?(奶奶珍藏的靴子,就是想唱主角,没有靴子,奶奶唱不成主角

5、。爷爷教导孝孝,让他认识到自己想当组长为大家服务,但没经奶奶同意,把戏靴当交易,就不对。最后,他终于帮奶奶找到靴子。)3) 出示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4) 读偈颂:(1) 范读;(2) 仿读(教读);(3) 品读。5) 讲偈颂:l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停下手里的事情,快步走到他们面前,问:“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吗?”除了“父母呼,应勿缓”,还要“师长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我们儿时都做过孩子,那时,是不是父母一叫就答应呢?恐怕很多人不是。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当宝贝一样疼爱,这让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像很多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别人叫也不吭声;再大

6、一些,不懂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这都与儿时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小时候父母娇惯你,喊多久都不应一句,即使回答,也是恶狠狠地说:“干嘛!什么事?”没有一点恭敬和孝心,长大以后自然对谁都不理不睬。因为父母是最亲的,他的呼唤你都不应,那到了单位或面对亲友时,更不会恭敬对待了。所以,儿时的教育很重要,它导致了每个人在修养上的差别。表面看这只是一般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难以做好。所以,现代人和古人相比,确实特别差,而且是点点滴滴都差!【互动】如果是奶奶呼、爷爷呼、叔叔呼、老师呼我们怎么办呢? l 父母命 行勿懒:答应帮爸爸妈妈做的事不可以拖拖拉拉,答应了要马上去做;提示家长也要首先做到这条,这样孩子们才会

7、心服口服。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或许有人问:“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后世有二十四孝等许多故事。可这孝顺之举,佛教有吗?”佛教不但有,而且远远超胜,更不可思议。如虚云老和尚,他为报答亡母深恩,吃尽了千辛万苦:首先三步一拜,一心发愿朝拜五台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在这个过程中,他两次冻僵在冰雪中,感得文殊菩萨化身救他脱险,三年后才到五台山。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他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燃指供佛,一心求见母亲一面。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得知母亲已转生净土。以这种伟大的行持报父母之

8、恩,在儒教中很难见到。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应以礼承事;死后,要以礼埋葬,并于逢年过节时,以礼祭奠。所以,他们对父母的报恩仅限于此。然佛教可谓更上一层,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才成就了真实的孝道。在佛教中,一个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孝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善法。要了解孝,就应深入佛经,像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都可以称为“佛门孝经”,经中详细描述了父母恩重难酬,做儿女的应如何报答父母深恩。佛陀还亲口说:“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

9、精进孝顺。”因此,人想学道,孝顺非常重要。而孝顺方式,佛教的与世间的有很大不同。佛经云:“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报二亲也。”意思是说,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有些道友以前常让父母不高兴,也做了让他们伤心的事,现在懂佛教的道理后,就应该行持善法,并把善根回向给他们这是我们的报恩之举,是最圆满的!【可参考的故事】: 不论身在何处,要让父母放心,思考:为什么要及时接父母的电话呢?曾参心痛感啮指,思考:曾子为什么能感受到母亲的呼唤?要听长辈的话,思考:小鲫鱼听妈妈的话吗?l 教导小朋友要明白:父母一定是有

10、什么事才会呼唤我们,我们千万不能迟缓,更不能置之不理!除了对父母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外,对待所有的长辈比如老师、爷爷奶奶、叔伯阿姨,都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要进一步做到老师呼、阿姨呼应勿缓才行。做医生的听到病人的呼喊,应该做老师的听到学生的呼唤,应该做老板的听到员工的呼唤,应该做领导的听到百姓的呼唤,应该如果能从小培养我们真诚关心他人习惯,就要从关心父母家人做起。一个从来不关心父母的人,除了他自己,是不会关心别人,更不用说爱祖国、爱集体了。成功心理学的思想家认为:善于关心别人的心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兴趣是任何一个成功者必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智慧。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是我们道德意识的基础

11、,更是我们未来成为一个真正强者的社会行为与智慧的基础,真正成为家庭、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6) 读:读偈颂(可齐读、轮读、唱读)4.巩固练习:1) 游戏: 竖起耳朵听游戏规则:请多对母子上台,各站两排,孩子背对家长,讲师点家长,家长只能喊“宝宝,过来一下!”孩子凭耳朵分辨妈妈的声音,立即到妈妈面前,妈妈再吩咐孩子去做一件事。最后大家投票选举最棒的孩子!(1)(2)(3)2) 看图思义。(大、中,看图思义;小,看图。)3) 模拟表演父母呼应勿缓。(大、中)(1)妈妈让小明把家里的鞋子摆放整齐,小明只顾自己玩游戏,没有去整理。(2)妈妈在阳台很忙,正好爸爸在看电视,妈妈请爸爸帮助晒衣服,爸爸很高兴地帮妈妈把衣服晒好了。(3)爷爷让小红帮奶奶擦桌子,小红把桌子擦得很干净。(学生回答,教师引导。)4) 跟弟子规碟唱诵已学的内容。(大、中、小)5) 游戏看谁来得快背诵过关,获过关奖。(大、中、小) 5.布置作业:见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1)长辈吩咐的事情马上去做。2)请家长拍摄孩子力行弟子规照片,并将照片和评语感言发到讲师邮箱。6.回向、师生再见!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