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366194 上传时间:2017-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南京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南京江宁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一)201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29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 分)(1)蒹葭萋萋, 。 (诗经秦风 )(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

2、醉翁亭记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春色满园关不住, 。 (叶绍翁游园不值 )(9)2014 年春节期间,央视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 。初中生卓远说:“家风是爸爸从小教导我要推己及人,宽恕待人,做到 , 。 ”(用十则中的句子填空)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1)翩 然 (2)九曲 连环 (3)妖ro (4)一xi 千里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B.“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小鸭说:“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多么痛快!”C

3、.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者节日,人们聚在一起,即兴歌唱。D.端午一早,鸭蛋熟了,由孩子自己去去挑,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挑淡青壳的。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诗人梁小斌脑梗入院,却无钱付医疗费,不仅是对文化的漠视,也是对诗人的忘却。B.据悉,去年 10 月,南京地区启动青奥志愿者招募,我区有近万人通过青奥官网报名。C.在“最炫文言风”的热潮中,使一些流行语和英语翻译成了文言文,颇添语言美感。D.作为索契冬奥会东道主,俄罗斯向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发出出席开幕式、观摩冬奥会。班级进行“微说中韩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4、。【当珠算遇上泡菜】5.搜集材料时,你的同桌提出了一个疑惑,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和他的对话。 (2 分)材料:近期,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先后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对比两者一冷一热的 处境,不免 让人感叹。究其原因,中国珠算早已退出了我们的文化阵地,甚至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圈。而韩国泡菜则代代相传,冬天来临之前,邻里之间会聚集在一起腌制 过冬的泡菜;另外韩国在1956 年颁布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 这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同桌:打扰了!请教你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中国的珠算“热”起来呢?你: 同桌:谢谢!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这样,我想,珠算一定也会慢慢“热”起来的。【当韩文遇上书法

5、】6.请你根据第二小组准备的发言稿,请完成下面题目。在韩国,也有“ 中国流”。如,很多韩国的学生非常喜欢中国的书法,他们不仅勤于临摹,而且还借鉴中国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特点来创作韩文的 书法。但无论如何创作,都无法达到中国书法的艺术美。以下是我 们搜集的几幅中国书 法作品。A B C D(1)四幅作品中“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的一幅是 (填字母) (2 分)(2)请用正楷字体抄写下面内容,力求体现出书法的形美。 (3 分)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6 页为书之体 须入其形 【当我们遇上韩星】7.下面是第三小组的发言稿,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4 分)韩国明星李敏镐出镜央视春晚,再次掀起

6、了一股 “韩流”,而后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一个俊朗、帅气的金秀贤闯入了中国人和 韩国人的视野。中国的粉丝们极度痴狂,他们甚至放弃学业,放弃家庭千里迢迢赶到 韩国,日夜蹲守金秀 贤 的住点,这让金秀贤非常紧张、害怕。不可否认,追星是每个人的权利,但 A 。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粉丝们的痴狂是因 为金秀贤的外表,而韩国人喜欢他是因为他在剧中饰演的是人民教师。追星,不应追其外表,而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如:水浒中的武松, 他在景阳冈打虎时的镇 定值得我们学习;童年中的阿廖沙,他 B 值得我们学习(1)根据文稿内容,在 A 处补充一个议论性的句子。 (2 分)(2)根据画线句的特点,仿写句子,将文稿 B

7、处补充完整。 (2 分)二(41 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 (15 分)【古诗阅读】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 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 分) 词的上片,一个(1)“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2)“ ”,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 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3) 之情。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古文阅读】圣琵琶传闻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

8、闲步入林,过 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 画,遂把 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 “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 戏言,而遂 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往吴,经年 ,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 应非一 ,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 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 以失琵琶故, 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 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 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6 页(

9、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过:寻访。攻: 善于。把:拿。当亦:当时也是。经年:过了几年。非一:不止一二次。幡花:挂着幡,供着花。:背:违背。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有书生欲游/吴地 B. 过/一僧院C. 而遂为 /村人传说 D. 僧夜已/归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甚效 (2)还宿船中 (3)以失琵琶故 (4)自是灵圣亦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1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4 分)(1)书生因为 而入林、访僧院,过了几年,又因为 再访僧院。 (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2)

10、书生所画的琵琶为什么能被村人当作灵圣?(2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12 分)南京古都“桥”名、“巷”名知多少【分类统计】表一:南京古都“桥”名分类统计表 表二:南京古都“巷”名分类统计表【空间分布】表三:南京古都范围内“桥”“巷”数量空间分布表分类标准 巷 名 数量用数字命名 二条巷、三条巷等 8用人物命名 秦状元巷、黄状元巷等10用物品命名 箍桶巷、璇子巷等 18用动物命名 饮马巷、宰猪巷等 9用家宅命名 许家巷、许府巷等 9分类标准 桥 名 数量用数字命名 半 边桥、二道桥等 14用动物命名 龙 江桥、锁龙桥等 10用植物命名 莲 花桥、花家桥等 4与食物有关 盐

11、仓桥、糖坊桥等 4按材料结构 虹桥、宝塔桥等 16区划类别 秦淮区 鼓楼区 玄武区 建邺区桥的数量 45 21 18 11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6 页【成因分析】南京古都的“桥”“巷” 名的命名及空 间分布与 密切相关。自然与生活有机统一。南京占据 长江中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桥、巷代表了人口出行和生活的需要,南京古都的桥 、巷地名分布的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密集度基本成正比。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的桥 、巷的地名反映了 历史沧海桑田之 变。如“逸仙桥”。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其所愿,葬于南京的紫金山。但因为南京当时的城市交通系统还不是很完善, 为了便于运载孙中山

12、先生灵柩,于是就修建了中山大道,当时,中山东路上的一座石桥 十分破旧,国民政府下令,重建此 桥,并改名“逸仙桥”。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号。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南京许 多地名源于民间传说,有着浓 郁的平民文化色彩,折射着昔日南京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每一条 “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当然,南京的“ 桥”“巷”名还与“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朱 门 豪宅的士族文化,浓郁的古商业文化密切相关。【地图截图】【生活链接】2014 年 3 月 1 日至 2 日,第二届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市选拔赛如期举行。参赛的小选手们听写生僻字词手到擒来,然而却被 “逸仙桥”地名难住,究其原因,他们压根

13、就不知道哪里有座“逸仙 桥” ,又为何名为“逸仙桥”。13.阅读【分类统计】,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南京古都“桥”名中按材料结构命名的最多,用植物命名和“与食物有关”的命名最少。B.南京古都“巷”名中用物品命名的最多,用数字命名和用人物命名的巷名数量相差不大。C.南京古都“桥” “巷”名中都有用数字和动物来命名的,其中用动物来命名的都极少。D.南京古都“油坊桥”的命名应该是与食物有关, “沈举人巷”应该是用人物来命名的。14.阅读【成因分析】 ,请将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10 个字以内) (2 分) 15.阅读材料,从“桥” “巷”名的数量分布推断南京古都人口的数量分布情况。 (2 分) 16.阅读材料,按要求下列答题。 (4 分)(1)下面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 分)巷的数量 22 21 17 5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6 页每一条“老地名” 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2)为什么先介绍“分类统计”与“空间分布” ,再介绍“成因分析”?(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