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656532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新课程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如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潜心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 一、注重教育引导不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

2、新意识使之愿意去创新。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1、充分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心人人都有,尤其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更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数学课堂上,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到好奇,发生疑问,这正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好奇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萌发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日历中的方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月的日历,从某一竖列上任意圈出相邻的

3、三个数,把他们的总和告诉我,我可以马上说出这三个日期是几号。学生很好奇争先恐后的与老师对答,都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这么快就知道答案的,学生自己也开动脑筋寻求解题方法。2、营造创新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的自由。”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常常提出有利于创新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如:

4、在七年级上的一课题学习中,我提出问题:若用一张边长为20cm正方形的纸板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应怎样剪,怎样折,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一会,学生都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这项任务。这时,我又提出各小组比较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的大小,哪个大哪个就赢。这时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想尽办法使自己制作的无盖长方体尽可能的大。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在探索新的知识,虽然课堂看上去有点“乱”,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掌控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3、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促使他们播种创新的种子。任何人都有懒惰的一面

5、,尤其是不太懂事的中学生,有时当一个题目有了答案以后,他们就不想尝试其他方法,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如:当讲解习题,多项式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这个单项式是什么?很快同学们给出答案4x或4x,这时我又及时引导:如果是完全平方式的中间项呢?同学们经过思考给出又一答案,我又要同学们理解整式的平方的含义,告诉他们本题还有两种情况要他们讨论交流,最终同学们给出了和1两种情况。这种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不受题目本身“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各种方法,促使学生去创新。二、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6、,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因此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不要让他们这种创新的火花在大脑中昙花一现,而是让它们不断深入发展。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新一轮课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有关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在二次函数应用的“最大利润”教学中,我先问同学们:“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将来想当企业家?”很多同学分分举手,我又问:“企业除了追求精神、品质还必须追求什么?”“利润。”他们回答到。如何在不损害

7、企业形象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呢?同学们一下地兴趣高昂各抒己见。于是在同学们高昂的兴趣中进入本节课“如何获得最大利润”。2、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允许学生提出错误的想法,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新思路,哪怕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因为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产生错误的过程,若能从学生错误的问题中捕捉可贵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不仅可以给他们创新的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例如,在期末前的一节习题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当m为何值时,是一个完全平

8、方式?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m=9,有一位站起来说m也可以等于9。我马上问为什么,他说:代数式的首项也可以化成(2x),我知道他没有计算,错误的认为9也可以。于是我马上肯定说:很好,这一点同学们没想到,但把化成(2x)答案是否就是9呢?大家一起来计算。等算出结果他笑了说答案还是9。尽管他提的是错误的,可我还是再次表扬了他,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创新的激情。三、整合综合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意识使学生愿意创新,有了创新兴趣使学生想去创新就,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会创新。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其以

9、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会创新。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1、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课堂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

10、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分别在晴天和阴天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我先让他们分组讨论测量方法,所需工具,再到室外实际测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2、合理恰当的作业布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的布置很有艺术性,我在每天的作业布置中,除了少而精的课本上题目外,还布置有其他多种形式的作业中的一

11、种。有联系生活的开放性应用题;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的数学环境实例,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有操作性作业;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剪一剪:用彩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折一折,用自己剪的图案折一折,看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能否找到对称轴。有实践作业,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我布置了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任老师,在调查中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分析数据的必要性,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作业完成,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他们更能全身心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推广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新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师就是要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我在每章结束,我都给学生两节课的课题讨论与学习,专门讨论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去研究某个问题。每个学期,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市科技观,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去那里给他们上实践课,让他们在那里观察,只有观察才能使他们有新的发现,。让他们在那里动手操作,只有亲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能看到自己的创造结果,体会创新的快乐。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0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