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365041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教师版【导学目标】1、欣赏诗歌的音乐描写。2、领会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3、鉴赏诗中的形象,领会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重点难点】理解诗中形象的意蕴,欣赏音乐描写。【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有 “兼济天下” 、“为

2、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 、 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被后人称为“诗君子。 ”2、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3、。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 ) 、 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课堂预习1、诵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2、预习检测:1 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 ) 贾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银篦( ) 裂帛( ) 幽咽( )浔阳( ) 慢捻 ( )荻花( ) 悯然( )舫船( 虾蟆陵( )

4、 呕哑( ) 嘲哳( ) 阑干( )琴 弦( ) 红绡( ) 钿头 (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 年长色衰(姿色) 使快弹数曲(畅快 )曲罢悯然 (忧郁的样子)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 弦弦掩抑声声思(愁思)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便地,轻易地 )3、 填写下列 写月 的名句: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往往取酒还独倾。4、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座中泣下谁最多, 。5、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命遂命酒(叫,吩咐

5、,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为因为长句(写,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如听音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6、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 “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7、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明年秋 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一) 段,内容(月夜闻琵琶)“问其人 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二,三) 段,内容 (邀女弹琵

6、琶倡女诉身世)“予出官二年 命曰琵琶行”照应第(四) 段,内容(自述迁谪意)三、听配乐朗诵,整理诗歌结构。1、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内容?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2、概括每段内容: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3)歌女倾诉身世苦

7、,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四、诵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思考 1、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 、 “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第一曲:悲凉、伤感:思考 2、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A、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B、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

8、化。思考: 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 “凝绝” ,音乐之声“暂歇” ,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 ,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转徙于江湖间” ;“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

9、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拓展: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第三曲:凄凉、悲伤思考 3: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B

10、、形容乐声急切清细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 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 ”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五、再读诗歌,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1、本文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沦落”的具体情

11、况是 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 P40 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3、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二人有何相似之处?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12、,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u,勾)留江上别离情。相似之处:出自京城才华出众落泊失意六、赏析: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 ,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第四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 ,她在思何

13、?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 “更坐弹一曲” , “凄凄不似像前声” ,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的意境。这两句诗是写景,叙述的是江东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是黯淡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的理解?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

14、,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4、怎样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此时人物的悲伤心情达到极点,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和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夯实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 pn) 憔悴(jio) 六玄(yo)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 钿头(di n)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

15、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