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364951 上传时间:2017-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题型:简答 4 个,只答(1)、 (2)、(3),不用展开;辨析 1-2 个,要先答对错,再解释为什么;论述 2 个,要展开二级 小标题,如 1、(1)。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关系?P1、笔记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 对象是自然界 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 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科学、技 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 总结。自然法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理 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

2、,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 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 ,是具体科学技 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2)自然辩证法把具体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它的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 动成果来考察,从而概括出自然辩证 法;(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 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概括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然辩证法;(5)自然辩证法指导具体科学技术。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笔记答:(1)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是科学

3、技术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的机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机制; (3)总结科学技术应用的成果和失 误,真正 实现两个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4)为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科技管理提供理 论依据;(5)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3、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 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 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 产生与 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随着自然科学的萌芽、 产生与发展,形成了古代朴素辩证 法自然观, 17 世纪、18 世

4、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自然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然科学的概括总结。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本 时代的自然哲学提供依据。4、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优缺点) 。P27、P31答:(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万物的本原;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自然”的涵义。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评价: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 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 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 现象联结

5、成因果链条的经验 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历史渊源。 成果: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 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 动、 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 的天才预见。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机器的自然 图景; 机械决定论:a. 决定论:承

6、认因果律、必然性的普遍有效的理论;b. 机械决定论:否认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否 认偶然性,否 认人的能动性的决定 论;c. 拉普拉斯决定论。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贡 献:反对了唯心主义和神学决定 论; 分析法、还原法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局限性:机械性: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 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这种观点否 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 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这种观点与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观点相比,显 然是一种倒退。 形而上学性:就

7、是把复 杂的事物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即把一个 统一的整体分割为 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 别研究各个部分(要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 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时间领 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5、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P39答:(1)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2的;意 识和思 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

8、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 阶段上, 产生了人类和人 类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各种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 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6、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P45答:(1)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3)系统科学: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新三 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7、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P52-56答:(1

9、)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 组 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四个要义: 系统 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 统的组 分或单元, 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系统”在于“系” ,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系统” 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 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是指系 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

10、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 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 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 规律,也异于它 们在孤立状 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开放性:开放系统是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的系统 。自然界的物 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 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 动态性: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 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 统的这种运动、 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

11、, 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 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 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8、何谓演化与进化?P59答:“演化”和“进 化”同源于英文“evolution”。但 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演化:与存在相对,是指不可逆性的变化,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所 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演化”比“进化”具有更宽泛的含义。 “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 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 和从宏观有序态到院里平衡的“ 混沌态 ”以及不

12、同远离平衡态的“ 混沌态”之间的更替。9、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P65答:(1)概念: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没有人 为参与、自然而然、自发的。 (2)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生序原理”。10、什么是线性相互作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P65-66答:(1)线性相互作用:在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宏观特性仅仅是其每个要素单独特性的简单线性叠加, 这种叠加还只是一种量的 组合,并不会引起系 统整体新质的产生,系统的整体性质也不会反过来改变其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下的性

13、质。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 应。 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 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 新质的出现。11、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征。P71-75答:(1)基本思想: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人要与

14、自然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基本特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人的能 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84答:(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3性共同性原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代内公平,即是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 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

15、益;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13、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答: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 规 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自然观 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 统。生 态系统式生物系统和 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 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

16、机的整体;2)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三,生态系统式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的输入维持。其四,生 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这种动态系统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14、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93、94-95答:科学的本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 义、性 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1)马克思的观点: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 观 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2)贝尔纳的观点: 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3)本质 属性: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系统性;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