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辨析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364905 上传时间:2017-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辨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辨证法辨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辨证法辨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辨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辨析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1)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均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属于广义的生产力范畴。科学同技术的差别仅在于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认知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一般社会生产力;而技术活动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并使科学和生产的性质呈现出崭新的特征。马克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过程的科学分析,还揭示出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历史必然趋势。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技术渗透

2、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并推动着它们的变革;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日益合理化、科学化,使科学管理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因素。这两方面的情况表明,科学无论作为“渗透”因素或“ 组织” 因素并入生产过程,都会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了以下丰富的理论内涵:现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因素的贡献,已不可逆转的日益成为第一位的增长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面貌的变化方面,已日益

3、成为长期、持久的第一位的推动力量;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资源,人无疑仍是决定意义的要素,其中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主体的知识分子和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占劳动者结构比例的份额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的人力资源;在实践上,当代任何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顺应客观规律和历史潮流,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放在优先的第一的战略位置上,否则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3)科学技术长入社会经济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来说,科学技术作为“渗透” 因素和“组织”因素, “并入”生产过程,从而促进生产力要素及其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生产力的内涵型增长;对于社会生产

4、体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并入”,可以更新、优化社会生产要素的组合,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创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对于更大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由于科学技术的“并入” ,能有力促进社会基础结构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使经济运行状态日趋广阔、健全、高效,从而保证全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在历史上,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进入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就是由科学技

5、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所引起的。本世纪以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以及第二产业本身的结构性变化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金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过渡,也是由于科学技术在这些产业部门中日益扩大的应用所造成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必然要影响到这个那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建立在工业产业革命基础上的社会是工业社会,在信息产业革命基础上的社会将是被称为“后工业社会”或 “信息社会 ”的新的社会总体结构。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有力的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科学技术还有力的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3)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

6、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四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的根本导向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不可逆的引进生产力性质的越来越社会化,从而同原来的生产力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同原来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发生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生产力在本质上没有冲突,可以有广阔天地容许生产力的发展。但公有制生产关系不是抽象的,二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也需要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过程不断调整,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有助于人民内部

7、矛盾的解决,避免社会动荡和冲突。科学技术革命本身没有阶级界、国界和民族界。任何现存不同制度的国家、民族,都要受到科技生产力的推动,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总规律,按照各自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引起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最后是条条大路通向人类的总归宿共产主义。17、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1)逻辑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 ,以逻辑语言分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 ,拒斥形而上学 ,提出经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 (知识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证伪主义者波普尔 提出:任何理论或命题 ,凡在逻辑上可证伪的 (可反驳的 ) , 便是有意义的

8、、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2)相对主义学派,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题对应于一组操作 ,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和智力的操作 ,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 ,否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用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之别。3)库恩的标准(相对主义):库恩认为分界标准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演变、科学共同体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只是科学共同体具有的“意见一致。标准更主要地由社会、心

9、理等因素决定,而不逻辑。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从理论的高度上把当代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 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指出:“马克思说过,科技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第 274 页。在当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来考察,现在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从它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的角度来考察,大体上说有四个阶段。第一,以自然资源为主的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自然资源。第二,以劳动力为主的阶段。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工场

10、手工业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劳动力。第三,以劳动工具为主体的阶段。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形成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劳动工具,机器是劳动工具的核心第四,就是科学技术为主体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主要靠科学技术。当代的科学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应用于生产和其它各个领域,使物质生产劳动和其它劳动的面貌换然一新。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整个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足以使其居于“第一”的位置上。2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a 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科学技术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考虑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

11、意义,是指现实的人与满足某种需要的科学技术的属性之间的关系。b 科学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c 科技悲观主义,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主张抑制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d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

12、对社会价值执行评价应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e 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两种观点都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却显示了片面性,其共同点是将科学技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具体的特殊价值看做是普遍的绝对价值。f 由于 “双重效应” ,比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所以说,如何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并非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更主要是人类如何去应用。g 我们应具有的科技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多地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减少损失;科技是一种

13、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科技并不是单向的决定着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3.为什么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答:(1)恩格斯这句话包含着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设的关系。科学理论使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假说使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做出推断性的认识。科学理论往往是在科学假设经受检验的过程中发育起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设是科学认识中更为综合的两种认识形式。(2)自人类的诞生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自

14、然界的认识思维力,每一个阶段的认识成果都首先是以假设的形式凝结起来的。正因为如此,重要的假设的提出(不论尔后被确定是否正确) ,往往代表着科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影响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概念、科学定律以及最后上升到科学理论,这首先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思维过程,科学假设无疑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起了先导和桥梁的作用。另外科学假设中的猜测部分是学术思想最活跃的部分,有利于通过学术争论,活跃人们的思维,促进科学理论的完善。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答:(1)18 世纪未 19 世纪初的

15、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历史背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 18世纪 60 年代起始于英国的第一头次技术革命和继之而来的产业革命,既向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事实,更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交流方法,从而使科学在 19 世纪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影响深远的一些重要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19 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如在天文学上,1755 年康德和拉普拉斯(1796 年)分别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去假设。在地质学上,英国科学家莱伊尔 1830 年发表“地球演化学说”

16、 ,在物理学上焦耳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从而动摇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化学上 1824 年由维等人合成尿素,在生物上,1838 年施旺提出细胞是生命 的基本结构单位,1958 年达尔文创立特种起源论,对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恩格斯经过反复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把蕴含在当时诸多科学发现中的思想精华作了概念性升华,从而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凤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毕竟是 19 世纪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表述已过时,有些表述不包括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条件下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发展恩格斯自然观的基础,开成新自然观,对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概括,提升补充到恩格斯 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开成新的方法论,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关系 ,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观。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