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41864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 1 单元复习,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寻找记忆,1、中国历史上,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什么时候?,2、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构成主要有哪些?,3、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始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开始确立于

2、:秦朝,重点掌握: 1. 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2. 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说明 A 夏商周三朝采用的是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B 夏的政治制度不适宜于商 C 商的政治制度不适宜于周 D 商继承了夏的制度并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D,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解读,特 征: *在王位、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 *在地方管理上实施分封制; *在宗族内实行按血缘分亲疏,由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自主归纳,(二)等

3、级森严的分封制 1. 目的: 2. 特征: 分封对象 诸侯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一)王位世袭制:始创于 。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夏 启,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诸侯国受封之后,有其相对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大诸侯国为

4、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葵丘会盟中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标志着分封制开始瓦解。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即生产力的发展)。,3作用 4瓦解,链接必修2 第四课,(三)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核心) 1. 起源: 。 2.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的稳定)。 3. 特征: 。 4. 核心: 。 5. 作用:保证了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嫡长子继承制,

5、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贵 族,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认、维系等级秩序,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归纳,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诸候,天子,卿大夫,卿大夫,天子,诸候,士,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互为表里。,余子分封为,小宗,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 从政权角度来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 从宗族角度来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

6、与子侄的关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构成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1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 材料3 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4 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

7、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 梁启超,(1)据材料1、2,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据材料1,周初大封同姓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3、4中,作者对分封制的态度如何?理由各是什么?,(王族),以藩屏周,同姓诸侯可以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材料三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权威,割据混战,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材料四肯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思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 1.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反映了 和 遭到破坏; 2.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二、秦朝的中

8、央集权制度 1.首创 ,基本特征是 、 。 2.中央设 、 、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 3.地方:全面推行 制度。郡守、县长、县令由 任命而非世袭。 。 重点掌握: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郡 县,皇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课标解读,议一议,1.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以皇位的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和至高无上,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为历代封建王朝沿袭。 2.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和影响? 三公分权,互相牵制;以皇权为中心。 有利皇帝集权,为历代封

9、建王朝沿袭。,秦始皇,材料阅读,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曰:“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阅读思考,(1)丞相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制度?理由各是什么?,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理由是新征服地区偏远,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有效管辖; 李斯主张郡县制,理由是周朝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理由是什

10、么?,想一想,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曰:“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理由是分封制导致了诸侯混战,现在刚刚统一,如果再分封就会重起干戈,难以平息。,内容:地方设郡县;郡县长官的

11、职责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 化的发展。,(3)请你说说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大大加强了封建统治力量,同时也恶化了人民的处境。,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基础不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国家统一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以地域为基础。,2、官员的

12、产生和权利不同。分封的诸侯职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封国有很强的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性质不同。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题例)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A,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 1、汉:西汉初, 、 并存。汉武帝颁 布 ,中央

13、集权得到加强。 2、隋唐: ,削弱中央集权。 3、宋:地方 军事上, ; 行政上,派 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 。 4、元:在地方实行 制度(中国 的开端) 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 总趋势: 不断削弱, 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中央集权,郡县,封国,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割据,分权,兵权收归中央,文臣,由中央掌控,行省,宣慰司,省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管制的演变 1、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 、 等,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 、 和 ,分别负责 、 和 。三省相互牵制 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

14、独尊。 4、宋:设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 、 和 ,分割宰相 的 、 和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最高行政机关是 。 总趋势: 不断削弱, 不断加强,尚书令,侍中,中书 门下 尚书,决策 审议 执行,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行政权 军权 财权,中书省,相权 君权,三、选官、用官制度,汉 朝,魏晋 南北朝,隋唐,论品行 推荐孝廉,门第与出身,才 学 考试,主观性强,不太客观,不公正不平等,世家大族垄断官位,官员素质低,相对公正,打破垄断,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袭。,西周,战国 秦,世袭,论功行赏,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废除 和 ,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后设 作为侍从顾问,到 时,设立 ,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 2、但明内阁,始终不是 或 。它较好地强化了君权。 二、设军机处 清(1)康熙设 ,与 、 三 足 鼎 立,互相制约,集权于 。 (2)雍正设 ,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到 。,中书省 丞相,六部,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