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340473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85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六年级定稿(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坐井( )天 ( )异思迁 耳闻目( ) 明( )秋毫一( )了然 ( )死如归 明眸善( ) 面面相( )( )眼欲穿 ( )前顾后 ( )影自怜 高瞻远( ) 嚼 一 片 苹 果 皮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大又圆、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望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地咽着口水。太婆看在眼中,悄悄地塞给我们一人一个,示意我们到外面吃去。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的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

2、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和妈妈分着吃,我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我和哥哥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说:“这苹果是姑夫给你们太婆带来的。太婆已经80岁了,身体又有病,咱们有了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 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过了好一会儿,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

3、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太婆看到我们,擦擦眼睛对妈妈说:“两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们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呢,您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太婆擦了擦眼睛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儿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过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嘴里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 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苹果

4、皮是苦的。”“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地拍了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啊。”我也连忙捏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人物是 ,围绕着 详写了 、 、 等三件事,主要是抓住人物的 、 、 来具体描写的。 2、请将最能感动你的语句用笔画出来,并谈谈感受。 3、“我和哥哥”那么馋苹果,为什么“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4、分析文中画线的句,揣摩一下“

5、妈妈”当时想些什么,请为“妈妈”设计一段心理描写。 5、体会文中画线的句,想一想,“哥哥”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 6、 “真甜真香啊”这句话不止一层含义,你体会得出来吗? 7、为什么“我”对三十年前吃苹果皮的情景记得那么深?对苹果皮的滋味那么难忘? 8、 请写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

6、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1读文章,给文章加个

7、合适的题目,并填在文章形状的横线上。2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的词语。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1)足以:(2) 径直:(3) 置之不理: 3儿子在坑里,发现自己危险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 )第二个反应是( )。而得到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读完文章,你的疑惑是 。反复读后,你对这个疑惑的理解是 5如果你也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你的父亲或其他大人会怎么做?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

8、”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

9、象征。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反问句的意思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

10、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 9.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10.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强调我再没迟到过。 11.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城南旧事(林海音) 12.我难道没有

11、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3.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14.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强调上课不认真你就不会做作业。 反问句的特点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12、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目的: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二、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2、 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3、 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5、 漓江的水不是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嘛?6、大家老师怎么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吗?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怎能不遵守纪律呢?8、地球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9、 越过岷山,怎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呢?10、“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1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12、 多得些知识难道是坏事吗?13、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难道不是遥远的事情吗?第二讲请写出以下成语中人物三顾茅庐( ) 大公无私( ) 望梅止渴( ) 完璧归赵( ) 滴水穿石( )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