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267017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区道德建设调查报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 随着现代办学理论的转变,素质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90后”的青年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构成,个性追求已经成为主流,导致传统班级理念日益淡化,传统的道德教学模式明显出现教学与实践的脱钩。由此可见,大学生的道德社区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所关注的重点。 据课题组的统计调查获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平均每个大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自习、课外活动和留在宿舍区域,怎么样利用这些非课堂时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所以,大学生道德社区建设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关系到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行养成和社会

2、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课题组分析认为,大学生道德社区是立足于课堂并无限延伸至宿舍、图书馆、学生科研发展中心等诺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中,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道德教育系统。使得大学生道德社区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阵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战场。在促进校风建设、强化宿舍管理、服务学生生活、加强文化建设、维护校园稳定、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等方面都着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展现出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展现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高校校园范围内实践的拓展的先进性,展现出依托大学生宿舍建设道德社区的思路的创新性。对大学生道德行为修养教育进行初步探究,为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科学

3、研究的视域,拖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研究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宗旨,树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教育,创造和形成良好的校园育人条件和氛围,实现传统教学与创新实践的跨越。使广大同学从道德社区的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提素质、作贡献。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达到鼓励和培养广大同学的道德情操的效果,达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道德社区的育

4、人功能。2、 研究意义和基本思路 该项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在校园的延伸探索。它立足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行养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发现课堂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理论教学向行为规范转变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通过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新道德渗透到大学生宿舍道德社区,发挥道德社区育人的功能,最终达到育人目的。整篇文章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人性理论与管理理论。使大学生宿舍道德模范社区的建设成功能充分发挥到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本文试图从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新道德的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社会调查方

5、法,运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模型进行阐述,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战略图形的绘制,运用Adobe Premiere Pro CS4制作一部视频短片介绍成果,运用CAD2004、天正建筑软2008件制作模拟可视的社区模型。四、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该项目前期已进行了一年的调研,形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为该项目的后续探究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课题组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出的基本结论用于实践,提炼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推出典型案例。为母校的今后德育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浅薄的意见。第一章 道德的思源和理解一、

6、传统道德的思索与探究 传统道德的起源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百家争鸣的道德讨论主张。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而马克思则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 传统道德的本质和要求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

7、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那么就要求我们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传统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主要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2.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应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3.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功能的发挥和现实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功能

8、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 1.继承传统道德首先,自己学会一两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如书法、国画、围棋、象棋来熏陶培养这种道德情操。其次,将自己学会的推广到身边社会群体人员上,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再次,深入社会中寻访各种社会现象,会从中不自觉地接受各种道德传统,经常翻看孝经等传统化的名著。2.弘扬传统道德首先,出版报或者是海报,也可以将道德传统的有关信息,精华,重要性写成文字或改编成文档形式放到互联网上宣传。其次,要求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精神。推行“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

9、谦敬,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现实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的自身完善。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思索与探究 大学生公共生活与秩序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人们即使足不出门,也可以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即使不出门,也可以通过电话,特别是网络等现代工具介入社会的公共生活。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备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

10、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的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长时间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往往在“熟人社会”中生活,交往圈子很小,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和清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展,使人们的公共生活交往不再局限于熟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

11、、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学生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民道德的要求与大学生德育培养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学生是公民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应该做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模范。大学生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2 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大学生德育培养职业道德的五个基本要求,一是爱岗敬业,二是诚实守信,三是办事公道,四是群众服务,五是奉

12、献社会。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个人通过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抓好以下环节:首先,要求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执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其次,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再次,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3 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与大学生德育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

13、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与大学生德育培养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张。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5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与大学生德育培养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爱。恋爱作为一种

14、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大学生的恋爱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1.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地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与社会实践想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因此,道德修养要与道德主体改造客观

15、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活动相联系,与道德主体具体的道德行为相联系,与道德主体的全部道德实践过程相联系。不参加社会实践,不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不可能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2.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著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越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等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3.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制定和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调控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婚姻家庭这个人生的港湾。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