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263571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张涛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有些人的说法:“小学教师就小学生的水平,初中教师就初中生的水平。”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如果10个语文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结果上出了10种不同的语文,那这节课的价值与质量就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国家课程吗?,原因: 教学是基于教材和教师而不是基于课标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是教学要

2、围绕目标进行。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即目标教学评价具有一致性。,生命化课堂推进的两个阶段 实验研究:致力于1/3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注重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深化研究:致力于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注重于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需要有目标。如果你知道了要去何处,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到达那里。 目标是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决定着教学和评价。,(一)教学目标要清晰表述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教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和学到了什么程度。 1.教学目标清晰化的叙写 行为目标陈述

3、的基本要素有五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内容。 如:“在10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表现程度)5道题(行为内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一对一:具体的内容标准可以直接作为学习目标。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一对多: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内容标准需要分解为多条学习目标。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多对一:从多条内容标准中提取某一目标元素组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 将“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和“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组合成:“依据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讨论得出防治噪声的途径”。,2.教学目标清晰化的表现 “该学

4、”、“能学”、“可教”、“利评” “该学”:如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把“了解鲸的生活特性”、“理解某某某的爱国主义情操”等当做语文课的核心学习目标。 向命运挑战 “能学”: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哪些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可教”:研究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的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等。 “利评”: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而不太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难以评价

5、的词语。,(二)理解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1.各学科对行为动词的要求 有行为动词表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生物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地理: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其余学科比较笼统。,2.为什么要注意理解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示例 认识生物 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动物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6、及鱼类的主要特征。 列举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同时能描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因为行为动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其优点是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 即使同属于“理解”层次的目标动词,也包含概述、阐明、举例说明等的分别,每一个目标动词的具体要求又是不一样的。 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含义是很多教师比较忽略的,但如果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把教学目标真正具体化。 例: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论“举例说出”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兼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教学目标,3.怎样理解行为动词 试论生物课程标准中“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

7、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 在课程标准列出的107个三级主题中,由“描述”引出的有27个,由“概述”引出的有18个,二者共计45个,约占所有三级主题的3/7。,什么是描述?什么是概述? 1.从字义上理解 “描述”中“描”的意思是“照底样画”,生物学中的“底样”即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述”的意思是“陈述;叙述”;“描述”的意思是“形象地叙述”和“描写叙述”。据此可知,“描述”要能够将事物形象、真实地再现,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其要旨是客观和真实。 “概”的本意是“大略”。另外,“概述”中的“概”还具有“概括”的意思。“概括”的意思是“把事物的特征归结在一起”和“简单扼要”。据此可知,“概述”指得是

8、把事物的特征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地加以表述,其要旨在于“归纳”和“扼要”。,2.从科学发展过程理解 在人类社会早期到公元16世纪的数千年时间内,自然科学虽已在成长,但它还是雏形状态,只是一种描述性科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384322年)在他的自然论、动物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了500多种动物,解剖了50多种。 直到18世纪初,人们所认识的植物种类达到约18000种,西方生物科学的代表人物林奈(17071778年Linne,c.von)在他的自然系统和植物种志两部著作中,创立了“双名命名制”和分类等级,奠定了生命科学的分类系统。至此,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概述阶段。,描述和概述的关系: 先有对生物界个体的

9、描述,然后才有对生物界整体特征的概括,描述是概述的基础和前提,概述是对描述的归纳和提炼。 在分类与概括出不同生物类群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人类才有可能解释这些类型之间的关系,英国的达尔文与马来半岛上的华莱士,才能在19世纪中期提出进化论的思想。 3.从科学方法层面理解,(三)分解教学目标中学习的内容,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内容标准: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读分解:,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肾脏结构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 3、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 4、肾小球是血管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5、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

10、接肾小管 6、肾小管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小动脉和小静脉,重要概念:泌尿系统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内容标准: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解读分解,1、肾脏形成尿液肾单位形成尿液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使血液能分离形成尿液; 2、血液流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时,成分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最终能形成尿液; 3、尿液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出,肾小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有用物质留在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才能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5、尿液形成和排出是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多结构协调配合完成的 ,(四)课程目标向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 课程

11、目标是在完成整个课程时所要达成的目标,它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 课程标准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课时目标: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关注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五)提炼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生命的起源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运用科学推测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原因 1.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二、基于目标的教学,1.教学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 心中要始终装有目标,要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但不倡导对学生出示目标。 2.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 遵循的线路是“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 特点: 逆向设计。先设计

12、评价,后设计目标。 “对应式”备课。即设定了目标,一定有评价任务来检测,一定有教学活动来确保其达成。,3.教学过程:从琐碎匆忙走向有序展开 琐碎匆忙的原因在于目标不明、评价不清。“有序”,是因为聚向于学习目标;“展开”,是因为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不会背负太多的负担,因而使课堂有了时间和空间。 4.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当学习任务落实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随即产生,这些信息是进行课堂评价的证据,必须善于捕捉、收集,进而研判,在研判的基础上决定后续的教学活动,或继续,或调整,使教学始终向着目标的方向,又始终基于学生的学情,最终保证学生获得目标

13、引领下的进步。,例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文登二中:徐方圆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直观感觉类比猜想验证感知理性思维归纳结论”的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领会类比的数学方法,感悟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活动一、问题引领,启动思维 第一个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你觉得接下来我们可能研究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已有经验,采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有一种熟悉感。 第二个问题: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定义与三角形

14、相似的判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一是指出本节课的起点,体现知识之间联系;二是指出验证相似的方法,即定义是目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唯一依据,从而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方法支持。,第三个问题:如何寻找并确定探索的方向? 根据定义,要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目前为止必须具备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六个元素共同参与,这个过程显然较复杂. 那么有没有更加简单的判定方法呢? 【设计意图】 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这里会有三种选择:一是从定义出发往下减条件;二是从最为简单的一条边或一个角开始逐步尝试添加条件;三是从全等的条件出发进行类比。通过比较,容易发现从全等出发进行探索是最快捷的途径。通过这一过程,

15、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活动二、类比猜想,探索交流 第一步:由学生类比全等的条件提出猜想,估计能有如下几种情况:AAA、ASA、AAS、SAS、SSS、SS、AA等,然后进行讨论,对提出的各种猜想进行初步的筛选,把容易剔除的先直接举反例进行剔除。 第二步:学生对某一种猜想进行验证。这是本节课重点与难点所在。 第三步:交流验证方法和验证结果,形成初步结论。 第四步:教师采用“几何画板”对任意情况进行验证。以此说明结论的一般性,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理性。 然后再对其它猜想进行验证。,活动三、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组织学生对验证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尝试用不同的

16、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以此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理性思考习惯。 活动四、巩固运用,强化提升 练习: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整堂课都围绕“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内容,整堂课都在进行探索。,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考虑了三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本设计,第一节只完成判定1的探索,然后强化技能训练;二是第一节课完成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索再加适当练习;三是用一节课专题完成相似三角形条件的探索过程,第二节课再进行专题训练。 打破教材,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过程中去经历数学、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的思路,先集中完成对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观感觉类比猜想验证感知理性思维归纳结论”的活动过程,达到激发探求兴趣,积累探究经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二、教学起点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