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236670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播音记者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马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广播电视常识一、马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牢固树立,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核心和精髓: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 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社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坚持政治家办报。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

2、活动中的体现。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马义为指导 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首先要坚持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党性最集中的体现)。以三个代表统领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三; (5个) 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必须深刻认识社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自由与资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政治思想领导的同时(新闻工作要做到组织性、纪律性)、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新闻实践中

3、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3、 社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最终体现为)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上)4、 舆论导向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根本的是以马、三为指针 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5个) 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杂音噪音下新闻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必须(在政治上、政策上、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5、

4、舆论监督: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本质上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舆论监督的意义(6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是社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参与力量; 是社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 重要内容 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是揭露腐败、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5个):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晴雨表”“候风仪”具有社会调节功能; “传声筒”“排汽阀”控制; 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制衡 舆论监督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新闻舆论监督的领域广、反应迅速、参与公众多,影响效果大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5、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事件首先以舆论监督形式表现出来要坚持建设性监督(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工作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人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科学监督(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依法监督。马义新闻观中:要学习舆论监督思想,这是搞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5个): 要划清马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资产阶级理论(如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的界限:新闻媒体不可能独立于政党存在 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 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 要在党委领导下有

6、序进行。6、“政治家办报”,1957年毛泽东提出。 毛泽东“新闻、旧闻、不闻”的观点: 该抢则抢 该压则压 坚决不发不利人民内容为何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3个):是社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 党性原则的要求; 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做到政治家办报办台,要做到: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 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高标准地搞好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1、 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2、 打好理论路线功底3、 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4、 打好群众观点根底5

7、、 打好知识根底6、 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7、新闻真实性包含三个层次意思: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 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本质真实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要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从整体上、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实务真、实事求是的作风。8、新闻工作的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晕轮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9、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

8、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1、 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2、 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3、 方法上创新。4、 体制上。10、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12、文艺方针政策:1980年人民日报提出“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补体文艺为政治服务,并非说文艺部为政治服务,而为方针本身就已具备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最早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有效提高文艺

9、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内在要求。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辨证的、有机的统一。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注意、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或精神。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1、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能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

10、作对象和服务对象,能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十分广泛的联系;要具有十分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作为渔轮代表也具有很强权威性职业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往往在事后最短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报道出去,所反映的生活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距离,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新闻工作者职业修养:政治修养;党性、政治 思想修养;实事求是 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业务能力修养: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

11、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2、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继续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3、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一、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二、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三、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

12、打成一片四、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五、有高深的职业道德六、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1. 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2.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3.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1981年记者守则,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商拟199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中国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94年修订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责任 真实 公正 导向 品格 廉洁 附则新闻职业道德大众传播工作者和媒介机构自身,遵循一般社会公德和本行业工作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我们常说的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