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221699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中考命题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同行汇报参与中考命题的一点感悟和思考一.命题概况感悟 (一)方向最重要l 语文学科怎样体现区分度l 语文毕竟是母语,学生间的差距没有其他学科大,并且难考满分,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极易成为弱势学科。l 但语文毕竟是母语,从学生素质培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我们语文老师又必须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努力(1)专题学习、综合实践原题呈现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对长城文化做多方位展示。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6分)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分)“建

2、筑”:巧夺天工“”: “”:2.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赏长城全貌了。”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4分)PK掉的题目 l 假设你看见一位同龄人正在长城砖面上刻写 “XX到此一游”的“留念”,请你以委婉的方式对这种不文明现象加以规劝。(20字以内,2分。) l l “话说长城”纪录片的开头要配一段“解说词”,下面已经写了一句,请你接着再写一句话。(语言要有感染力,30字左右)(2分)l 举世闻名的万里

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命题意图长城是言说不尽的,即使命制上百道题目也无法穷尽长城的方方面面吧。事实上也是如此。长城题的命制,有“海选”和“PK”两阶段。海选阶段,我们好像踩汽车油门,可着劲设计题目,越新颖越好,越漂亮越好。先后设计了十几道成型的题目。其中有的力图展现长城多重的价值,有的尝试对接万里长城与古城扬州,有的着意引导考生关注世遗保护的危机。这些题目并不乏新颖和创意。“PK”阶段,我们又好像踩汽车刹车,小心谨慎,从各个角度审视、修改、完善题目,对于那些突出了这方面却忽略那方面的好题,只能选择“忍痛割爱”。所以,这两题可谓最终晋级的“幸存儿”,但幸运并非源于偶然。原因有三:一、它们是纯粹

4、的语文题。有同学可能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语文试卷里当然都是语文题目。其实未必,命题人油门一踩,稍不留神,就可能越过语文的边界,让非语文的因素成为主宰,把题目弄成了历史题、地理题、时政题。本题有浓郁的语文味,这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浅层面看考点,一个拟写标题,一个撰写辩论词,都在考语文,分别对语言的文采感、严谨性提出了要求;深入看答题需要的知识背景,尤其第题,你有一定的人文阅读积累,读过冯骥才、余秋雨等作家、名人关于古迹保护和废墟文化的相关思考,才能把理由陈述得深入妥帖,缺少相关阅读和思考,虽然也能说出一点理由,但难免牵强、单薄。这也是在考语文。二、它们有明确的规定性。开放题是新课改之后语文试卷的热

5、点、主流题型,最近几年的命题实践,发现它虽有张扬个性,倡导创新的积极功能,但如果缺少必要的限制,不作明确的规定,也有不能忽视的副作用,最突出的一点是对和错的边界、高和低的分野模糊了,区分度降低,给阅卷带来困扰。基于这层思考,我们设题时特别加强了答题的规定性。一是清楚表述答题要求,从内容层面加强规定性,第题明确要求“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第题明确要求“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两小题都对答题的角度、指向、数量等有具体的规定。二是每题都给出一个示例,从语言、结构层面加强规定性,第题要求考生参照的一集标题“巧夺天工”,特别表明“四字语”,这意味着考生选拟的标题如果不是四字熟

6、语,答题就出现了偏差;第题特别用引号给出正方的陈述,分析这则陈述,就发现它由“观点+理由”组成,这提示考生,你答题的语言结构,也应该包含“观点、理由”两部分。三、它们渗透了思维能力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第题,看似简单,但从思维的角度,拟写的标题必须跟选取的角度契合,如果某考生选取的是“战争”角度,拟写的标题却是“世界奇迹”,则不能得分。第题对思维的要求更高些,正方的陈述在前,反方的陈述就不能自说自话,要有攻有守,陈述己方看法同时还要反驳对方意见,展现必要的逻辑力。参考答案 1(2分)示例:“历史”千年沧桑 “战争

7、” 金戈铁马(边塞烽火)“文学” 诗词沃土“旅游” 登临胜地。(一个标题1分,标题不契合“角度”不给分,其它标题贴切的亦可)2(4分)示例: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重建。(或“原样封存为废墟”),1分。依据一: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已经改变了原来品味;3分。依据二: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防外敌入侵;3分。(答出“依据一”或“依据二”的大意,给3分,不另加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努力(2)古诗词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和从课外取材l 原题

8、回放:l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l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l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 “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2分)l 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一种具体解说。(3分)l 体现扬州地方文化的特色。如第10题诗歌欣赏比较题,选用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考查学生对“烟花三月”等知识的理解。PK掉的题目 在李白这两首诗歌中,提到了“月”与“水”这两个意象。请结合两首诗说说诗人是如何借助这两个意像表达对好友的深厚情谊的。古诗词阅读题也应顾及三个层次:先看看字面意思(说的是什

9、么)懂了没有,再看看是否把握了作品的思想情感(为什么说),第三再看对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理解到怎样的程度(是怎样说的)。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1分)。(3分)甲诗:大胆想像,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将明月人格化,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分。乙诗: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1分);寄托(1分)恋恋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前者:诗人借助想象

10、,将月亮人格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后者: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06年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256字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

11、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近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 (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2、(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07年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279字甲 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坐盜( ) 其实味不同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使者反(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