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生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195684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昌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张昌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张昌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张昌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张昌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昌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昌生(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十一高中 张昌生,QQ:646296302 电话微信:13674316626,水调歌头文综何其难,文综何其难,把卷变阴天。 不知出卷高人,是否已成仙。 我欲多写几句,又因时空被限,心苦不堪言。 拼命没做完,高考成考研。 政治怪,地理难,历史偏; 答案一对,脑袋变成标准圆。 题有南北阴阳,问有怪论哲学,此卷真经典。 但愿人没疯,千里共癫痫。,考的都没讲 讲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 学的都没考,白忙一年,前几年我们很郁闷,但未来几年我们会很惬意,高考命题改革创新要顾及四个“不能够”:不能够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够给基础教育教学添乱,不能够给学生增加过大的心理焦虑,不能够挖空心思超纲出偏题怪题

2、。 新一轮高考改革历史学科的地位在政史地三科中有所提升。 高考的难度系数略有降低,高考成绩有所提升。 高考成绩评价标准的改变,讲座内容:,第一部分:内化命题依据,第二部分:命题风格探秘,第三部分:整体备考策略,内化命题依据,第一部分,命题依据,考试大纲是联系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的纽带,具有三个功能。即选择功能、教学导向功能和复习备考功能。,今年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等8省不再自主命题,将会统一采用全国卷,海南、山东将有部分试卷采用全国卷。2016年全国卷的使用省份增至26个,因此全国卷的大纲尤其备受瞩目。 但2016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

3、试范围”与2015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均与2015年保持一致。,重点提示:在考试的指导性文件中更具价值的是考试说明尤其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试题的题型比例、难度比例,并附有参考试卷,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具有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试备考的双重作用。由此可见,考试说明传达了考试和试题的一些具体信息。,高考服从课改;试题依据课标,高考改革的趋势:取消考试大纲,以新课程标准统领教、学、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中心主任,重要提示:2016年高考必将渗透新

4、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 4.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5.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6.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衔接 7. 形成科学而多样的评价机制,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

5、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都要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的育人导向。,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形成正

6、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素养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素养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

7、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素养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素养5: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深入研习课程标准,抓住备考的根本,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把课标读厚 把课本读薄,注重理解 和解释,找现规律 认识特征,培养公民意识,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理解:在新情景下仍能揭示其本质 解释:运用已知知识来认识

8、和阐释新事物,抓大放小 粗线索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例: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详解:前部分略。后部分中有三个关键词:民主革命、农民起义、作用和局限性。 首先从民主革命来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制度,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或说农民革命,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有其特定的含义。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反抗列强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

9、。爆发于这样一种背景下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农民起义,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它对内要求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对外要求抵抗列强侵略。事实上,太平天国也承担了这种使命。从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于1853年春占领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在与清王朝对峙的过程中,太平军还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尽管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毕竟沉重打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显示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伟大力量。,做法1:群策群力、详解课标、有的放矢、增强实效。,农民阶级毕竟不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它作为小生产者固有的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特点,

10、使其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这种历史局限性,也自然体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事实上正是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局限性的体现。如太平天国领导人所存在的宗派思想、享乐思想,使其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外,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他们虽然建立了政权,但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农民革命政权,不可能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 复习重点: 1、“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学习延伸) 2、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课测评) 3、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

11、作用。(本课测评),试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总结太平天国的遗产时写道:“尽管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但它的经历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它促使政府的权力从满洲人转到了汉人军事上,湘军和淮军是私家军队的先导者,而私家军队乃是此后军阀的典型特征最后,在京开幕平天国的经历还激励了后代的革命者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就是在欧洲,太平天国运动也成为了个启迪的源泉。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感到失望的卡尔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找到了希望,并获得了一种对农民革命之可能性的新见解。” 评材料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

12、点明确,史论结合。),试题2:“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近化化”,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试题命制:,做法2、整合课标考纲,弥补体系缺陷。,以课标为依据,以人教版教材为平台,着力整合各种资源,剔除其中远离课标的知识点,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从而搭建一个适合全体学生展开高效历史复习的新舞台。,用考试说明锁定目标,用课程标准精确制导,命题风格探秘,第二部分,高考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高考的道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跟着高考试题走,我们永远走在高考的后面,跟着课标走,我们才能走在高考的前面。 备考的主要依据是课标,不是高考试题,但我们无法否认

13、高考试题在备考中的借鉴作用。高考真题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新理念、新情景和新成果。其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风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都不可替代,具有极其明显导向功能。,如何研究高考试题,宏观上 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 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 研究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 研究不同题型试题找变化 研究不同考卷试题找新意,微观上 研究命题考查意图 研究命题选材特点 研究命题题型特点 研究命题设问特点 研究命题答案拟制,(一)高考试题的研究,研究项目,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思路、方法、程序),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 (统计、比较、分析, 确定考频与主干知识),题目是如何设问的 (立意:价值取向、 情景:呈

14、现方式、 审题:命题角度。),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的 (准确、规范、条理),考了些什么,研究项目,怎么样考的,怎么赋分的,怎么解答的,26个一级考点:14道必修题目,每年考16个考点左右。 85个二级考点:14道必修题目,每年考20个考点左右。,(二)试题命制程序探秘,1回避上年心态 2热点题型强化心态,热点题型是试题发展的方向,成为所有命题人的共识。 3“我”的试题心态,每年高考试题,命题人都要原创一两个新题目,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4偏爱复合心态,设计编制复合题型,即在一个题目下一般不单纯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几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复合题型。 5追求新颖心态 6规避争议心态,(三)命题人的史学

15、观念与命题思想的研究,陌生中考熟悉,试题命制 主要方式,熟悉中考陌生,陌生中考陌生,熟悉中考熟悉 熟悉中考陌生 陌生中考熟悉 陌生中考陌生,(四)试题命制主要方式,1、陌生中考熟悉 主要概念、材料背景陌生,答案来自所学 目的-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类似猜谜语,谜面陌生,谜底熟悉,例题1(2014年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

16、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例题2(2015年全国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2、熟悉中考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