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184711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信客课文导读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屈,信客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唏嘘(xx)嫉妒(j)噩耗()猝然(c)诺诺(nu)呵斥(h)诘问(ji)包扎(z)直扎(zh)颠沛(pi)文绉绉(zhu)焦灼(zhu)伎俩(j lin)吊唁(yn)跋涉(bsh)二、词语释义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焦灼:非常着急。伎俩:不正当的手段。颠沛:穷困;受挫折。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

2、的样子。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累、艰苦。连声诺诺:一声接一声地答应。生死祸福:表示是生、是死、是祸、是福,都难以预料。三、语句解读1.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呢?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2.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

3、,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四、作家作品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五、背景探视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 为下列句中的加

4、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 )了钱要ji j( )他。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u( )捆扎( )礼品,图个好看。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 )伤了的手2.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3. 选出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噩耗传来,女人大放悲声。B.信客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C.信客识文断字,经常代读、代写书信,真是无所不为,样样皆能。D.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4.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黯: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颠沛: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赋闲: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吊唁:5. 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二、整体感知1.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三十年信客生涯,(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传递

6、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 )。四乡敬重,(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备选词语:A众口传颂B桃李芬芳C风尘苦旅D艰辛备尝E任劳任怨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3.请把“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一句改为肯定句,并比较二者,哪个句子更好? 4.“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如

7、何理解这个“信”字?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课内阅读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

8、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

9、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1.如何理解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含义?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_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_2.信客为什么不能常去

10、看望老信客?_3.试概括第3、4段的内容,并思考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信客的?_4.如何理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_5.上面选文的内容都反映出信客的哪些品质?_四、拓展阅读我的故乡四十几年前是穷乡僻壤,在我十岁那年,一位夹雨伞、背包袱的私塾先生飘然而至,伫立庄头,自言自语:“是栖歇之地,我在此可得食宿!”随即,他向走来的村民表明自己的教育之志,当场有人领他回家,愿意借出大厢房设立私塾。庄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进了私塾。一方戒尺放于先生的案头,念私塾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害怕打手心。但是,先生的戒尺难得动用,倒是常闻他读书抑扬顿挫,声调儿好听,似乎可亲可敬。他满腹诗文,孑然一

11、身,孤寂之时便抽水烟,或者摸象棋子。为省火柴,他抽水烟用老花镜在阳光下燃烧纸捻,一次我看见他将冒烟的纸捻移近口边,想吹出火苗,这时候却忍不住咳嗽。我见状便走去帮助,他一边点烟,一边用眼睛端详我,待吐出一口烟说:“你散学留下吧!”那天散学,孩子们全部走光,私塾里仅剩下我和先生,他对我温厚一笑说:“瞧你伶俐,我教你读书识字,再私下教你下象棋嗯,凭这一手,你以后会有结交朋友的机会。”我识好歹,感恩戴德,对他恭敬地三鞠躬。一年过去,遇到私塾放冬假。上私塾的孩子都忙积肥,我也背粪筐出庄,在一个村庄外面,我听说这里有位探亲回来的军官找不到人下象棋。初生之犊不知畏,我进庄要跟他“杀”两盘。军官看了我很高兴,只要有人跟他下象棋,不论老幼,摆下棋谱,三局两胜,结果我做了他的马前败将。军官和蔼可亲,嘱我明日再来。第二天我应约又去,如此连续几天。最后他赠送我一枝钢笔,讲留作纪念。我无以回报,只有让他过足棋瘾,便向他推出先生,介绍先生的棋艺高超,并表示要带他去见先生。他讲究礼貌,整肃军容,威武雄健地跟我去了。我放下粪篓抢先进去报告,先生听了愣住。军官跨进门槛,先生吓得胆战心惊,只是讲“我没有犯啥法”。军官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一阵哈哈大笑,马上卸掉军装、摘掉军帽,主动摆下棋盘。先生渐渐消除疑虑和胆怯,披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