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17369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一)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一)考试时间:30分钟 总分: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请用一个成语来表达( )A.居安思危 B.学以致用 C.警钟长鸣 D.知耻后勇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届主席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朱德3、好的歌曲,能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C.抗美援朝

2、,保家卫国 D.决战平原,瓮中捉鳖4、我国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 )A.1949-1953 B.1952-1956 C.1950-1954 D.1953-1957 5、“吃饭不要钱”、大办公共食堂出现在( )A. “大跃进”活动中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D.公私合营中6、被誉为“铁人”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人物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7、“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是( )A.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B.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C.中共中央成立文革小组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林彪集团被粉碎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 “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9、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0、下列人物中被誉为“县委书记好榜样”的是( )A.焦裕禄 B.张思德 C.雷锋 D.钱学森二、 非选择题(第11题8分,第12题12分,共20分)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

4、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2分)(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

5、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湖滨新城井头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A B C D B C B C B A二、 非选择题(第11题8分,第12题12分,共20分)11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12题(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