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17170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必修3 第1章 第1讲课时作业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讲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8月21日,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见下图)。“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km2。据此完成12题。1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形成独特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2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km2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D西湖龙

2、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答案:1.C2.A解析:第1题,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农业发展。西湖龙井茶品质好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如适宜的气温和降水,肥沃的土壤等。第2题,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地区属于以自然要素划定的区域,其边界具有过渡性,因此没有明显的界线。(2014湖南长沙重点中学一模)中共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图为“中部各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3中部六省发展农业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B光热水条件较充足,雨热同期C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

3、足4河南和山西两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大,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水平不同B工业基础差异C市场需求差异D耕地多少不同答案:3.B4.D解析:第3题,从中部六省所处位置来看,既有黄土高原地区,又有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不是都平坦,耕地也不都集中连片,A错;但都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因此B正确;黄土高原土地疏松,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因此C、D错误。第4题,山西和河南粮食产量相差很大,主要是河南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耕地比重大,而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耕地比重小,因此D正确。(2014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

4、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56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第一产业(%)1.01.712.89.59.3第二产业(%)23.5535255.852第三产业(%)75.545.335.234.738.75.导致北京与其他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6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答案:5.A6.B解析:第5题,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四省(市)。第6题,环渤海地区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

5、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转型困难等。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完成79题。7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8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9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6、A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和高效益的工业基地B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业特色是石化工业、大型机械制造、纺织工业、汽车制造、森林工业较为发达C东北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是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又邻近韩国、日本D东北工业基地发展脱困的最主要障碍是政策问题答案:7.C8.C9.A解析:第7题,东北地区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第8题,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就业率。第9题,东北工业基地纺织工业并不发达;东北工业基地不与蒙古接壤;随着国家振兴东北战

7、略的实施,东北振兴不存在政策问题。(2014北京海淀质检)读某区域图,完成1011题。10甲城市最具发展优势的工业是()A棉纺织工业B冶金工业C电子工业D机械制造工业11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A灌溉不便B地形起伏大C土地盐碱化D光照少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甲城市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又临近河流,适宜发展冶金工业。第11题,乙地地处干旱的西北地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严重。(2014湖北五校3月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1213题。12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

8、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BCD13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规模:先增大后缩小规模:先缩小后增大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ABCD答案:12.B13.C解析:第12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第13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

9、发展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工业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位置图及该古城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1415题。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不可能是()A洪水泛滥B过度利用水资源C土地沙化D人口增长过快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古城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根据古河床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可知,从乙时期到甲时期该河流流量逐渐变小甚至断流,则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人口激增,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化。15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推测,历史上该古城附近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最繁盛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河流水量大,流水作

10、用强,颗粒大的物质才能沉积下来。据图可知,乙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说明这一时期河流水量最大,水草也最丰美,是该地区环境最优越的时期,故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最繁盛的时期。二、综合题16(2014山东德州二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3)试比较成都平原与美国东北部农业生产的差别。项目成都平原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答案:(1)分布特点:沿(长)江分布。优势: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

11、;广阔的市场。(3)项目成都平原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乳畜业生产特点农场主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高17.(2014浙江湖州一模)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地堑),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旱涝灾害频繁。(2)有利地形条件: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有利气候条件: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生长期)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解析:第(1)题,渭河平原是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下陷,后经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冬季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影响农业的发展。 第(2)题,位于黄土高原,多向阳坡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葡萄品质优良。第(3)题,过度种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