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12574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袁东 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年产 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二零一一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第三章 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 .7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9第五章 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0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1第七章 主要原材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5第八章 节能措施 .16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18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2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定员 .24第十二章 项目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26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8第十四章 财务分析及评价结论 .30第十五章

2、结论与建议 .3332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年产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1.2 项目承建单位湖北袁东船舶制造有限公司1.3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单位湖北袁东船舶制造有限公司1.4 项目建设地址浠水县兰溪河东船舶制造工业园。1.5 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将建设2万吨及以下级船台1座,5千吨船台2座,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的生产规模。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2万吨船台1座、5千吨船台2座及厂房等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实现年产8万吨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的生产规模。本报告主要针对第一期建设内容进行

3、可行性分析。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一期规模总投资为3000万元,中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0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企业自筹1000万元,其他融资2000万元。1.7 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正常运营期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利润总额1000万元。项目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等各项指标 均高于行业基准值,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较好。1.8 研究结论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业联动效应和广泛的社会、环境效益。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能

4、及早开工建设,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船舶工业是我国现代化大工业的缩影,是为国防建设、航运交通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内河权益的重要工业基础。船舶工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发展出口贸易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产业发展基础稳固,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

5、船舶工业有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基本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据最新统计,全国有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和配套企业近2000家,职工人数近40万人,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80家,职工人数31.5万人。全国有5千吨级以上干船坞35 座、浮船坞11座、船台53座,造船能力近500万载重吨;年产钢质机动船舶约300多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约为 5%7%。全国有3000吨以上修船坞约 100 座,总坞容量 313万载重吨;修船产值约50亿元左右,占世界修船市

6、场份额约为3%。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积极进行自主研制开发,我国的主要船用设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 仪器仪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从2003年起,中国造船产量的年增量达到200万吨至400万吨。2006 年实现年造船1440万吨,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800万吨,全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实现利润达200亿元。5年时间,我国的造船产量就已经实现了翻两番。中国造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2006年的18%上升到2007 年的23%,首次突破全球造船量的五分之一。据英国克拉克森航运研究部日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韩国造船厂2008年接获的

7、船舶订单总计达1450万修正吨,占全球船舶订单总数38%之多,稳坐全球最大造船国首位。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2008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亚洲三大造船大国已发生了次序变化。计划到2015年,我国造船产量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35%左右, 从而“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2.1.2 湖北省造船工业发展现状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从全省看,河流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内河运输条件优越,内河运输规模 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内河运输量近2亿吨,占全国的10%左右,内河运输业的发展给船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过规范和治理,目前全省船舶修造及配

8、套企业 137家,其中中央在鄂企业3 家,地方企业 134家,船舶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武昌造船厂、华海 船厂、宜昌船用柴油机厂等企业为龙头,与中小船厂共同发展的产业局面。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船舶产业发展要求我国船舶工业振兴规划指出,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船舶产业振兴规划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要稳定船舶企 业生产;二是要

9、扩大船舶市场需求;三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四是积极发展修船业务;五是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六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进行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目前市场急需一种多用途散货船,如兼顾装载一些集装箱等,并且为了适应航行于更多的航道和水域,需要设计成浅吃水型。本项目所生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散货船”正是企业加强自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具体表现,符合船舶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展方向。2.2.2 本项目建设符合“十二五”船舶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

10、十二五”船舶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省内民用船舶将重点发展万吨级多用途散货船、快速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滚装船、自卸船、工程船、大功率拖轮、游艇、渔业船舶及其他钢质机动船舶等。“十二五”期间湖北船舶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国内外船舶市场的主流需求和提高竞争能力为目标,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行业骨干企业和船舶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在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船舶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2.2.3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要求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十七类船舶:高技术、高性能、特种船舶制造、高附加值船

11、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与改装,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第三章 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3.1 发展规划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 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壮大我国船舶工业实力,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加快大型造船设施的建设,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建设世界级造船基地,引导其他地区造船企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3.1.2 船

12、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 年)中提出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增强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统筹利用产业内外技术资源,增强常规产品优化、创新能力,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3.1.3 湖北省船舶工业发展情况到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年产量226万载重吨,是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生产基地之一。造船工业产值371亿元(其中出口值20.25亿美元)。根据船舶市场的需求,规范和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船舶企业,推动船舶修造资源

13、向优势企业和地区集中、集聚。引导船舶工业走规模化和专业化之路,重点发展散货船、滚装船、 集装箱船、油船等大吨位高等级船舶和中速船用柴油机及发电机组, 积极发展游艇、客船、工程船等专业化船舶。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生产,进一步优化现有常规船型,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品牌化,向船舶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技术方向发展。3.2 市场分析“十二五”期间,我省船舶工业虽然面临较为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但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海运贸易前景广阔,给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二是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持续向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为船舶工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三是我国船

14、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正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四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启动,武汉新港的建设、长江船道的整治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抓紧开发利用、老旧船舶淘汰改造及长江船型标准因素,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五是我省丰富的船舶人才资源,较强的船舶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船舶配套产业基础,为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在全球造船行业大气候吃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我省的有利条件,扩建8万吨特种散货船生产线建设项目前程似锦,有利可图。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 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2万吨及以下级船台1座、5千吨船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