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3121956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临高中学 叶荣川各位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学时),下面我就这节课的设计说说我的想法。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这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第二,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

2、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第三,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第四,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物理知识(力学的受力分析、热学中的辐射与大气热运动),这增加了本节内容学习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逐步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三、教材分析我们采用的人教版教材,和鲁教版

3、、中地版、湘教版相比,此节内容结构相似。差异较大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编写,人教版做了比较大胆的处理。我比较认同人教版和鲁教版的编写,“大气的受热过程”抽象、宏观、复杂,符合新课程关于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时间2课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第1课时可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这两大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阐述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之间的能量转化,要学生明白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而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热力环流”主要阐述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要学生明白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本节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活动”内容

4、比较多,第一课时设计三个“活动”内容。有的是动脑活动,有的是动手活动,虽然要求不同,但都是本节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无论是大气的受热过程,还是热力环流,这些枯燥的地理理论只有结合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地理现象才能有血有肉,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反映出地理科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它是以后章节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天气系统的理论基础。突破策略是利用模拟实验,先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师生联系生活实际共同归纳规律。而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之间的不同波长特性及其形成间的因果关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内容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突破策略是类比、打比方等,如将大气的保温作用类比与温室的保温作用,将三种辐射的复杂转化比方成人体摄入化学能,放出热能等。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学生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