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06707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8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研究的三个战略(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发展与管理 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院 诸大建博士,一、城市的发展与管理,城市研究的三个空间及其整合,环境-外部竞争性:城市发展的外部空间 目标-内部舒适性:城市发展的内部空间 能力-城市治理性:城市发展的能力空间,城市研究的三个理论及其关系,城市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城市的发展要素与实力 城市的治理结构与能力,二、环境分析-区域竞争性与城市战略管理,2.1城市和地区的增长过程,该地区有吸引力: 1.新工业起步 2.就业机会多 3.生活质量好,新企业和投资进入,新住户和游客进入,房地产成本上升 基础设施受限 社会需求上升,社区提高税收,城市和地区的衰落

2、过程,地区变得没有吸引力 1.主要公司和产业受挫或退出 2.经济萧条使商业受挫 3.失业上升 4.基础设施崩溃 5.城市预算赤字增加,企业外逃,人员外逃,银行紧缩信贷 银行帐号倒闭增加 犯罪上升 社会需求上升 地区形象恶化,社区增加税收,旅游传统企业倒闭,2.2城市战略管理的基本要素,城市的环境分析,城市的目标确定: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制度方面,城市的战略确定,竞争环境分析(特殊),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一般),城市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1,2,3,4,成功的可能性或威胁的可能性,吸引力大小或威胁的严重性,识别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城市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 城市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 城市发展的

3、外部机会分析 城市发展的外部挑战分析,鉴别城市的成对性战略,城市发展的机会-优势战略 城市发展的机会-劣势战略 城市发展的挑战-优势战略 城市发展的挑战-劣势战略,城市战略研究的决策矩阵,城市战略研究的决策矩阵,2.3城市的竞争-财富战略(科特勒),相对竞争能力的大小,相对财富位置的大小,城市和区域的三种竞争者,优势竞争者:优势竞争者的地区必须保住自己的地位.如果太过于有吸引力和发展过快,可能会带来道路拥挤租金和劳动成本上升和基础设施损坏.优势竞争者的地区还必须担心新竞争者的可能出现. 匹敌竞争者:两个地区可能同样有竞争力.激烈的竞争会促使每个地区会促使都采取更好的战略,合作也是一种选择. 弱

4、势竞争者:如果一个地区是弱势竞争者,快速的方法不会真正解决问题,惟一的方法是在战略市场上加倍地努力.,转轨城市的战略类型(科特勒),发展道路 与发展战略,现存的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市场经济,根据干预的种类:东亚模式,根据增长的格局:中国模式,根据时间结构:匈牙利模式,根据贸易的取向:智利模式,三、目标分析-城市舒适性与城市可持续性研究,Environment (ecolism),Economy (capitalism),Equity (socialism),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E模式,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Economy,money and capital employment te

5、chnological growth investment market forces,E1: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率分析,Society,human diversity (cultural, linguistic, ethnic) equity (dependence / independence) quality of lif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 political structures,E2:城市发展的社会公平分析,Environment,biodiversity materials energy biophysical int

6、eractions,E3:城市发展的生态和谐分析,城市发展的经济-生态战略,经济与生态间的目标:资源使用的效率 经济与生态间的指标:工业生产的自来水使用 生态技术的投资 经济与生态间的关系:经济的环境效率 经济的环境影响经济污染 环境的经济影响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社会-生态战略,社会与生态间的目标:自然保护 社会与生态间的指标:生物灭绝的数量 应该限制开发的地域面积 社会与生态间的问题:环境的公平分配 社会的环境影响生活污染 环境的社会影响社会质量,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战略,经济与社会间的目标:教育与训练 经济与社会间的指标:就业人数 教师的人均学生数 经济与社会间的关系:成本的公平负荷 经济

7、的社会影响贫富差距 社会的经济影响经济效率,城市可持续性的决策矩阵,多层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战略层次的城市管理研究: 例如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领域层次的城市管理研究: 例如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项目层次的城市管理研究: 例如城市市政工程、城市重大活动的管理等,提高城市可持续性的战略类型,自然生态化战略(自然和污染的生态化) 废物的生物性循环(服务品) 人工生态化战略(经济和社会的生态化) 废物的技术性循环(消费品) 综合生态化战略,四、城市治理性与城市治理结构研究,4.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设施,体制,社会,环境,经济,体制对于三维发展的作用,体制的根本目标:加强参

8、与 指标:公民听政的数目 用于听政的资金 体制对于经济发展:创造财富 目标:控制资源的滥用 指标:用于控制资源滥用的投资 体制对于社会发展:社会民主 目标:不同的人共同相处 指标:共同事件的数目 人们通婚的数目 体制对于环境建设:关怀自然 目标:控制污染的排放 指标:用于控制排放的投资,城市发展需要两种能力,战略能力,实施能力,低,高,高,根据战略-实施进行的城市划分,扩张者:是在战略和实施方面都擅长的城市.几乎所有情况下都准备好保卫长期战略和同时刺激具体的小战略和行动计划的领导. 赌博者:实施能力很强但欠战略能力.如果幸运再加极端辛勤地工作的话,赌博者会成功至少是在短期.接下来,成功所需要的

9、大量努力而没有有效的战略计划回导致个人能力的用尽和颠覆. 受挫者:有能力设计战略,但在实施方面很弱.一段时间后.计划者会沮丧并且放弃和终止该组织或者离开该地. 失利者:包括那些没有能力在如何方面采取行动的城市.危机时它们寻找并要求大量投资补助和其他补偿行动.它们在“公正”和“需要”的问题上争吵.,4.2城市良好治理的三P原则,城市良好治理,伙伴关系(partnership),民营化(privatization),市民参与(participation),三个层面的伙伴关系,从竞争性的零和关系到合作性的非零和关系 政府间的合作:纵向与横向 政企间的合作:制度的方式 政社间的合作:非制度方式,P1民

10、营化:城市发展的市场能力,民营化是指民间部门以市场机能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与输送。具体地说,就是政府部门通过签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业务由民间部门经营,但政府仍须负责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业绩成败之责任。,P2-公众参与:城市发展的社会能力,公民参与可定义为政府有关机构在规划、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时,相关民间团体透过市民意识表达参与某种事务的行动,同时也透过各种手段与方法,适切表达其主张与需求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公共事务的决策。,P3伙伴关系:城市发展的政府能力,伙伴关系是指协力参与者之间的组织性互动关系。它并不必然是一种层级式的机构组织,但它必然是一种相当组织

11、性的关系或网络。协力参与者之间虽无层级性上下主从的约束,但其互动仍高度讲究效率和分工。,城市良好治理的决策矩阵,4.3从BOT模式看城市治理的3P原则,BOT模式的含义 Build: Operate Transfer 3P原则的体现 民间力量的参与 民间经营公共事务 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合作,民营化的概念与公私伙伴关系,民营化可界定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靠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是在产品/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作用,增加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 公私伙伴关系可界定为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多样化的安排,其结果是部分或传统上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活动由私人部门来承担.,民营化的动力,公共服务提供的制

12、度安排,民营化的形式,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的区别,有必要区别公共服务中的三个基本的参与者: 消费者直接获得服务 生产者直接组织生产或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安排者或提供者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的生产者 服务提供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民营化概念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界定的基础。,物品类型和安排方式,城市基本服务的制度安排,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国有化-民营化的循环,民营企业创办,企业合并重组,政府规制,企业亏损,服务减少,政府接管,政府补贴,无效率现象滋长,消减服务或增加税收?,民营化,民营化的表现形式,提供公共物品的四种方式,公有公营:实行商业化原则

13、的公有公营 公有民营:利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民有公营: 民有民营:利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市场外的措施由社区和使用者提供服务,公私合作类型连续体,完全公营,完全私营,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模式,5.以上海大都市为例进行分析,5.1城市战略分析与上海的竞争力,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外的国际城市 上海大都市的内部优势 上海大都市的内部劣势 上海大都市的外部机会 上海大都市的外部挑战,5.2城市可持续性分析与上海的生活质量,作为总体的人类发展指数 作为部分的三个发展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系统,5.3城市治理分析与上海的城市治理结构,政府间的伙伴关系 纵向部门间的关系 横向部门间的关系 政企间的伙伴关系 政社间的伙伴关系,6.主要参考文献,国外学者文献,美科特勒.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海南出版社,2001 美波特.城市竞争力:美国. 美科特勒.国家营销.华夏出版社,2001 美德鲁克.德鲁克看亚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美波特.城市竞争力决定因素:一个评论. 美波特.竞争力和城市经济:24个美国大城市区域.,国内学者文献,吴英明.市民社会与地球村.台湾.宏文馆,2000 黄荣护.公共管理.台湾:商鼎,2000 詹中原.新公共管理.台湾:五南,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