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技能第三节《3》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028889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技能第三节《3》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咨询技能第三节《3》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咨询技能第三节《3》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咨询技能第三节《3》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咨询技能第三节《3》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技能第三节《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技能第三节《3》(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主要探讨沉默、多话、依赖等阻抗的问题。,(一)阻抗的识别,首先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其次是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第三是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第四是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应对阻抗的要点,1要解除戒备心理 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不要认为咨询会谈中处处有阻力,不可 “草木皆兵”; 出现阻抗时,咨询师不能认为求助者是有意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应对阻抗的要点,2要正确诊断和分析 求助者的阻抗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来自心理问题本身,有的与求助者人格特点有关,还可能源于对咨询师的不同感情。故咨询师要视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因此对具体情况的明确分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应对阻

2、抗的要点,3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一旦咨询师确认咨询中出现了阻力,咨询师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态度,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一)妥善处理沉默局面,1咨询师要分辨沉默的原因是否来自自己的感觉,如果出自自己,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多数情况下,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包括几种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等。,【妥善处理沉默局面】,3沉默出现时,咨询师自己先要保持镇静。 4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 (举例:孩提时代的性游戏),(二)积极调整多话

3、状态,1,有时多话的感觉来源于咨询师本身; 2,多数情况下,多话是由求助者引起的。类型包括宣泄型、倾吐型、表演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等。 3咨询师应根据不同多话类型,采取相应的咨询策略,引导求助者有针对性地表达,期间,尊重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三)正确对待依赖心理,几种常见类型: 1、自己不思考,而是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 2、无论事情大小,一有困难就总是寄希望咨询师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解决; 3、把咨询师和咨询场所当作避难所等。,注意事项,1咨询师要消除这样一种观念,以为求助者有事就来找自己是对自己信任的表现,是好事。 2发现求助者有依赖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明确地告知对方,只有自己来

4、解决问题,才是自己的成长,才说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 3对于依赖者,咨询师应让其多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地实施;还要逐渐地减少咨询的时间和次数。 4,有时求助者的依赖是由咨询师造成的,对此,咨询师要注意纠正。,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有的求助者会发生移情现象。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咨询师要谨慎把握移情现象,发挥移情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区别移情,1区分负移情与正移情。 2区别是一般好感与移情。 3区别

5、移情与依赖。,移情的处理,1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2对正移情,一是不怕,二是婉转说明,三是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移情的处理,3防止和反对利用移情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4若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有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但这是需要较高技术的,咨询师应谨慎对待。,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 阳性强化疗法,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它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或呈现一定刺激来加强对某种行为的刺激。 一小女孩在

6、公开场合唱歌,观众的掌声和赞扬声激发她唱得更欢;(阳性) 一小孩因撒谎而遭其家长训斥或挨打,使他不敢再撒谎了等。这些都是强化的结果。,理论基础,强化疗法是建立在操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的结果会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个体获得奖励,那么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种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的个体受到惩罚,那么就只会产生消退作用,个人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 因此,施治者可通过“操作”这种关系,以达到改变求治者行为的目的。,强化的四种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

7、出现,并保持下来。 例如一个胆小的学生突然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马上给予表扬和肯定;一个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由上期的第40名上升到第10名,家长奖给他一台电子游戏机等。,强化的四种类型,(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 例如;一位小学生仍有吸吮手指头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不再吸吮手指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强化的四种类型,()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随地吐痰,当即罚款。在实行这种惩罚方式时必须注意,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强化的四种类型,(4)负惩罚:

8、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如小孩放学回家在路上贪推,回家较迟则取消他当日18:30分看卡通片的“权利”。使用强化疗法,可起到三个作用: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为。,强化疗法具体治疗技术,(1)行为塑造技术。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行为塑造技术可用于许多行为领域,例如学生学习社交行为和运动行为,尤其在用于单一行为方式的建立时,则更为有效。,强化疗

9、法具体治疗技术,(2)渐隐技术。 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个体要想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就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抓住那些在此时此刻什么是适当行为的环境线索。例如:看见十字路口的红灯则停止前进;听见国歌应起立行注目礼;走进图书馆应压低话音;见门关着,进之前得敲门等。,渐隐技术先利用明显线索,帮助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使它们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同的水平,再让行为者利用这些自然线索,做出正确的反应。 例如: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在琴键上写上1、2、3、4等阿拉伯数字,以帮助他击键正确。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手指不断敲击琴键,键上的数字便会慢慢褪去。尽管线索已隐去,但由于学习者在练习中熟悉了琴键的位置,数字也

10、就不再需要了,即线索隐去了,但行为却仍保留着。,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 E T) 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基本理论,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基本理论,(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

11、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基本理论,()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在理论模式中,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ves

12、),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即A起了。,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案 例,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

13、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结 论,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1绝对化要求。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

14、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

15、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韦斯勒的不合理信念特征,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尤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往往是难以自拔的,此时就极需进行治疗。,

16、疗法目标,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治疗步骤,【第一步】 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求治者介绍理论的基本原理。,治疗步骤,【第二步】 要向求治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治疗步骤,【第三步】 是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