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02603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学习要点(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 习 要 点,学习交流的主要内容,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情况 (一)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是依据“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 另一方面是依据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分析。 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教育部对课标(实验稿)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调研,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7万多人。修订组还从近几年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中搜集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直接到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二)意义 坚

2、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有“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课程建设走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回应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 2011版新课标的出台在全社会强烈的对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期待,特别是减轻学生负担的背景下出台,必将回应这些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实验稿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

3、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修订稿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

4、、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1、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修订,幅度有所不同。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作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取得一致。 例如,“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比较:实验稿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2、从课程标准的构成部分来看,改动幅度大的地方 主要是: (1) “前言” 导语完全重写; “课程性质”的

5、表述有重要补充;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也有较多的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3)“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 “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 “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 (4)“附录”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加16篇 (其中,小学阶段由70篇增加为75篇),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 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二、“修订稿”对“实验稿”充实与调整的

6、主要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忌生硬灌输或贴标签、概念化,2、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

7、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任务,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

8、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前言) 从另一个侧面观察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与哲学、历史等文科课程不同,“课标(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语文课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母语课程,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

9、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3、继续坚持语文课程的基本模式“素养养成”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1)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

10、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程基本理念),(2)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是语文素养应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属于人的一种“修养”,包含人的几个方面的“智能”。这种“修养”和“智能”靠外在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靠人自身的长期主动积极的学习、实践、探究,才能逐步地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中还有许多默会的知识

11、,即所谓“行动中的知识”,如:理解力,领悟力等,有人甚至说:“从根本上讲,语言符号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行动。”默会的知识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也只能靠人自身的长期的修习而形成。 语文素养又是充分个性化的,如情感体验、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这些都难以具有绝对的尺度,更难以统一“灌输”与“训练”,也只能依靠人自身长期的修习和追求。,二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要求立竿见影。 这是语文素养内涵的丰富性和汉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不仅仅是指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那些方方面面,即使是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也不能指望向学生传授了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就能

12、很快地提高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还是要靠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表达中学会表达,不能急功近利。,三是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因此,必须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不能把不可分割的互相交融的语文素养内涵,人为地分成多少知识点、能力点,甚至情感点。可以把它组合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学习模块,模块内部是三维融合的,模块之间有所侧重而又相互联系,不同学习阶段的模块又具有螺旋式上升的关系。,(3)关于“训练” 有人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化“训练”,也有的人不敢提“训练”。 其实语文课程改革并不排斥训练。不过,“训练”这一概念在过去的语文课程和现在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处的位置的确是有所不同。 课

13、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是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模型中,所以“训练”一词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 有一些基本的技能、规范、习惯,是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的。 有一些多元化的目标追求,好奇心、审美趣味、创造精神等,是要靠鼓励激发、点拨诱导、浸润熏陶,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养成的。 因而,“语文素养的养成”成为新的语文教育模式。,4、转变汉字教育观念,重视汉字教育的独特地位 (1)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

14、人功能。 “修订稿”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只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关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要求) “修订稿”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

15、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也反映出了对写字教学功能的深入认识,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识字量、字表、写字,2011年版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34年级)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56年级)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实验稿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第二学段(34年级)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56年级) 累计

16、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减轻负担。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减轻学生负担,关注写字过程,强调书写质量。,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4)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用:针对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