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调经论》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3011116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9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问调经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问调经论》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素问调经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调,调理、调治。 经,经脉。,题解与内容提要,调治经脉能医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目的要求,本篇的虚实含义,以及虚实形成的机理、原因。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的古今之别。,1.掌握:,2.理解:,3.了解:神、气、血、形、志的含义,与五脏的关系、有余、不足的机理、病症及治疗。,“守经隧”理论的含义。,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一、调治经络的意义 二、论述五脏系统虚实 三、气血虚实病因病机 四、主要论述了虚实形成的原因,五、论述阴阳虚实的寒热病机,内容提要,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一)提出神

2、、气、血、形、志有虚实,主要说明调治经络的意义。 “守经隧”:,一、调治经络的意义,经脉,遵循,根据经脉的变化,调治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二)调治经络的意义,1 五脏为中心,经络是通道,通过它的联属,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 邪气由浅入深的发病过程中,经络是重要一环。,3 治疗采用针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既调治经络,有可调治脏腑虚实,可使阴阳平衡协调。,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一)神、气、血、形、志有余不足的临床价值,二、论述五脏系统虚实,神,志,精神活动,气,血,形,物质基础,形体,病位 病症 微病 实 虚 神(心) 笑不休 悲忧 洒淅寒热 气(肺) 喘咳上气 息利少

3、气 皮肤微痛 血(肝) 怒 恐 脉络胀满 形(脾)腹胀泾溲不利 则四支不用 肌肉微蠕动 志(肾)腹胀飧泄 不足则厥 关节有病 刺治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微者调之,(二)、病症及针刺方法,1 .五脏微病及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针刺、按摩配合暗示调神。,2. 五脏虚实证治的意义,五 脏 分 证,脏 腑 辨 证,(三)意义,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1.病因:“气血以并,阴阳相倾” 并聚 偏盛 相倾 不平衡 2.病机:“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 离居” (气血阴阳失调),三、气血虚实病因病机,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血气相失: “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灵中

4、” “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血与气并: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3.判断虚实的标准:,血与气相并为实; 气与血相失为虚; 血并为实; 气并为实; 无气并者为虚; 无血并者为虚。,气 血 分 布 状 态 论 虚 实,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生理:“阴阳匀平”,气血和调。 病理: 并聚(有)实; 气血逆乱 离散(无)虚。,四、虚实形成的原因,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病生于阳,风雨 寒 湿,伤于肌表,气血并聚于分腠者,阳 生 之 实,外感, 因阳主外,营卫不足于 肌肤分腠者,阳 生 之 虚,虚,实,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病生于阴,喜怒不

5、节 悲喜太过,伤人内脏,脏腑气 血并聚,阴之 生实,脏腑气 血消散,阴之 生虚,虚,实,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阴,内经病因分类的基本认识,病因,风 寒 暑 湿 燥 火,饮食不当 居处不宜 喜怒失节 房室劳倦,阳,“生于阴”,“生于阳”,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阳虚则外寒” “阳盛则外热” “阴虚则内热” “阴胜则内寒”,对阴阳虚实的寒热 病机的后世发挥,五、论述阴阳虚实的寒热病机,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病案,非虚寒,外感寒邪早期出现的恶寒症状,气虚发热,外感恶寒的进一步发展,寒痹胸阳,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复习思考题,1、试述调治经络的意义。 2、试述本篇虚实含义、虚实形成的原

6、因、机理。 3、分析“阳虚则外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 、“阴盛则内寒”的古今之别。,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谢谢!,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经脉为人体气血运行通道, 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凡外邪伤人,可通过经脉影响脏腑肢节;脏腑肢节的病变,也可以波及经脉。,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肤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针刺方法 实 虚,泻络出血 刺浅表小络出血 泻其经髓 刺大络不出血 泻络出血 针刺放血 泻其阳经 泻足阳明胃经 有余泻荥 刺然谷出血,按摩致气 先按摩再刺不出血 补经髓

7、 补法刺大络 久留致气 刺经脉留针 补阳络 补足阳明胃经 不足补经 补复溜,心 肺 肝 脾 肾,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病案,柴某,男,32岁,司机。于1996年 6月就诊。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3年,近3个月疼痛加剧。每次疼痛发作,均有恶寒发热。刻诊见恶风寒,身着厚衣,发热,头痛,胃皖疼痛,得食则减,甚食热粥、轻微吐酸,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象虚浮。体温375,大便潜血阳性。问其病史,言每次胃痛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寒热症状。查阅病历,前医曾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与新康泰克等药物冶疗,虽有小效,但难以扭转病势。脉证参合,思忖原发病为溃疡,证候为脾胃虚寒,用解表药自然无效。,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

8、作,拟温建脾法,取黄芪建中汤加味:炙黄芪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9克、乌贼骨15克、大贝IO克、红枣5枚、饴糖30克(冲服)。每日1剂,煎2次混合,分3次于饭前服用。服用6剂,外证寒热消失,内证疼痛缓解。服至23剂,疼痛已无,大便转为正常。胃肠钡餐造影复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已无明显异常,充盈尚整,无激惹现,胃体部正常。大便潜血阴性。,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方中桂枝补阳,芍药敛阴,一阴一阳调和营卫。 甘草、饴糖,一阴一阳,补和营卫。 大枣、生姜,一阴一阳,宣通营卫。 使营卫调和,内则灌溉中焦,外则卫护肌表。 甘温之黄芪,健运脾气,使营卫灌溉于肺,里虚可解,外正自然消除。营卫虽行于表,而生化来于中焦,胃为卫之本,脾为营之源,前医不明此理,仅着眼于营卫不和之恶寒发热,标本不明,故效难如期。 中国中医药报200410/25/6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