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301077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网评论员文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网评论员文章篇一:2015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2015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目录 人民日报评论员: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 . 2 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中国梦的道德力量 . 3 人民日报: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召唤 . 4 人民日报评论员:携手共创没有贫困的明天 . 5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养造就好干部的重要保证 6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7 一论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 7 8.8 10 10 . 11. 11 . 12. 12 . 13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 . 13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 14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 . 14 人

2、民日报评论员:南海和平稳定不容破坏 .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 2015年10月01日02: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接见了13名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与他们一起共话民族团结、共祝祖国生日。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体现,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同胞的亲切关怀、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高度重视。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国家最强盛。新中国成立66年来,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青

3、少年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相继迈入“高铁时代”“4G时代”“互联网时代”?各族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民族地区取得的喜人成就,充分说明,民族团结犹如草原的阳光、绿洲的雪水、山乡的清风,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人民幸福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关心各族群众的民生冷暖,重视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睦。建立精准扶贫机制、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着力打好反暴恐人民战争、精心保护和

4、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为民族地区发展和各民族同胞幸福生活指明了方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是维吾尔族艾尼瓦尔姐妹“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所表达的心声,是“汉族爸爸”宋玉刚十几年如一日帮扶藏族孩子的情谊,是乌云苏依拉、杜丽群等亿万同胞的共同心愿。当前,我国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的团结牢不可破,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坚不可摧。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同心共筑中国

5、梦,最根本的是凝聚人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最核心的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最关键的是坚持和落实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各级干部要在思想感情上更加贴近各族群众,常去基层一线走一走,常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常同各族群众聊一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多了解群众的期盼,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各族群众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

6、取人心”。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围绕在党的周围,我们就一定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打下坚实根基。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01日 03 版) 2015年10月14日03: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金灿灿的奖章挂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胸前,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和喜悦,更是自豪与信心。亿万公民积极参与共同评选出全国道德模范这一事实本身充分说明:今天的中国人并未在快速发展中失落自己的道德追求,今天的中国社会具有扎实而强大的道德根基;我们不仅能建成一个经济发达、物质丰裕的强大国家,更能建成一个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文明国家。 国无德不兴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扎实深入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实现国家富强,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包括公民道德素质在内的国家软实力;要实现民族振兴,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包括道德素质在内的民族素质;要实现人民幸福,就需要我们不断打造能为人民提供幸福感的道德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培育,严厉整治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成效,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全国道德模范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杰出代表。全国道德模

8、范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等无数最美人物,共同展示着时代新风和道德建设的硕果。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效仿借鉴的榜样和标杆。见贤思齐,评模范、选模范最终要落实到学模范、做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说明,一个人如果具备崇高的道德追求和严格的道德自律,就能够在平凡的事业和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每个人都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13亿人就能汇聚起无比磅礴的力量。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全国道德模范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榜样,他们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全国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爱护他们,

9、使全社会都看到道德的价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化养成是培育道德根基的基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之所以能在生死攸关之时、义利交战之际作出正确选择,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源 于日常的涵养。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就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基本伦理道德抓起,从群众身边抓起,把道德建设落小、落细、落实。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断改进党风政风,为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表率。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品德。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

10、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4日 04 版) 2015年10月15日03: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是人民心灵的家园。书写中国故事、凝聚中国精神,离不开文艺创作的繁荣、离不开文艺事业的兴盛。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新成果、新发展,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划定了基本遵循、标注下价值航向。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这一重要讲话全文发表,必将有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更好地把握文艺的根本方向、担起

11、文艺的历史使命,推动文艺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一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事业发展呈现崭新气象。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确立了具有战略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从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各类举措不断出台;从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到国产电影票房屡屡刷新纪录,文艺生活不断丰富。实践证明,以讲话精神为引领,文艺事业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讲话的一条主线,指明了推动文艺事业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

12、挥最大正能量。作家柳青蹲点皇甫村14年,熟知乡亲们喜怒哀乐,创业史中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画家刘文西90多次深入陕北农村,结交数百位农民朋友,笔下作品才尽显黄土地的精气神。要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就要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忧乐倾注笔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人民性。 做到“无愧于时代”,是讲话的一个重点,指出了繁荣文艺创作的关键所系。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转折时期。作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

13、先行者、先倡者,文艺工作者理应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正在于,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当前,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一派生动景象。然而也不可否认,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有的文艺作品成了市场的奴隶,有的陷入娱乐的漩涡,有的困于小我的局限。牢牢把握讲话精神,扎根人民群众、紧跟时代潮流,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我们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时代、奉献给人民。“骚雅及今闻鼓角,山川从此待文章。”以习近

14、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文艺工作者一定能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鼓舞亿万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精神振奋走向复兴。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5日 01 版) 年10月17日03: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贫困关涉尊严,消除贫困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二十三个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向世界阐述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并向各国提出消除贫困的四点倡议,这是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宣言,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情牵贫困地区、心系困难群众,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根本大事来抓,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扶贫理念,扶贫攻坚成效卓然。 然而也要清醒看到,按照中国现有标准,全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尚待脱贫。“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如何在更短时 篇二:2015年1-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观点文章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