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作用.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7300996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观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价值观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价值观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价值观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价值观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观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观的作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值观的作用篇一: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支军队正从容自信,从历史深处,向新的世纪,也向整个世界走来。她曾经走过雪山草地,靠吃草根、嚼皮带,支撑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她也曾经沐浴八年腥风血雨,靠小米加步枪,支撑自己的信念,去迎击3000多个日夜的艰苦抗战;她还曾经携三年消灭800万敌军的余威,跨过鸭绿江,靠一把炒面一把雪,支撑自己的誓言,横扫三千里沃野,逼得克拉克将军哀叹:“我是第一个没能在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这支军队的每一面战旗上都弹洞累累,上面写满了无名烈士的英名! 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总是落后于对手,但却从未输掉过一场战争! 这支军队信念弥坚,只要在紧要关头,有人

2、喊“共产党员,跟我上”,胜利的天平就会向她倾斜! 这支军队令人敬畏,连骄横的美国悍将李奇微兵败汉城之际,也不得不由衷地在他的办公桌上写下一行大字:“向中国志愿军司令官致敬!”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更是告诫全世界军人:“只有傻瓜,才会在地面上跟中国军队交手!” 这支军队有着怎样的独门秘笈,能让自己的士兵始终保持不竭不衰的斗志和士气? 对20世纪的各国军队来说,这是令人不解的“东方之谜”! 无法用电脑模拟的境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战役,但他们却怎么也搞不明白,两座海拔分别才597.9米和537.7米

3、的小山包,美国老将范佛里特为什么在43天的时间里,动用了整整7万兵力,仅第一天就向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发射了30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把主峰削低了整整两米,却最终没能把这两块用中国士兵的脊梁堆成的“硬骨头”啃下来? 这个问号无论对于当时的范佛里特还是后来的美国军人,都是一个无解之谜。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把一些美国军人身上永远没有的元素,变成数据输入电脑程序。 当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曾骄狂地在板门店宣布:“无限期休会!让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他们并不知道,其实知道了也一定无法懂得,15军军长秦基伟的回答是“抬着棺材上”,45师师长崔建功的回答是“打剩下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下一个

4、连我当连长”。这样的斩钉截铁,这样的义无反顾,这样的气吞山河,这样的用人脑都无法理解的精神,怎么可能用电脑去模拟?! 是精神对物质的压制,是意志对钢铁的胜利。是中国军人永远的骄傲,也是她的对手心中永远的痛。 古往今来,这个星球上旋风般卷过一支支胜利之师。从亚历山大的无敌远征军,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令人生畏的象队;从恺撒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到成吉思汗盘弓搭箭、挥舞弯刀的蒙古铁骑?每支军队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激励和保持士气的法宝。但形式不同,万法归一,说穿了,无外乎狂热的宗教信仰加丰厚的物质奖励,再加上严酷的军纪和刑罚。 对于那些以给统治者利益卖命为己任的军队来说,驾驭一支虎狼之师的招数也就只能

5、到此为止了。兵圣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意,全军同心”的境界,则很少甚至几乎从来就没在哪支军队中真正实现过。因为这样的境界,首先需要一支军队官兵上下利益一致,并为共同的目标所激励,为共同的理想所驱使。这在一切旧式军队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只有为数不多的军队,能达到或接近达到这一境界。 这一境界不需要重金悬赏,也不需要严刑峻法,更不需要杀气腾腾的督战队压阵。这一境界使这支军队的每一名官兵,在他的党,他的人民,他的国家需要他、召唤他的时候,就会从每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或队列中挺身而出,在刹那间完成由一名普通士兵向英雄豪杰的升 华。 这些士兵会面无惧色,用单手托起即将爆炸的炸药包; 会奋然跃起,用身体堵住

6、机关枪喷吐的火舌; 会毫不犹豫,跳进冰窟窿中救起落水儿童; 会超越生理极限,任烈火烧尽自己的躯体; 会齐心协力,用胸膛筑起抵挡洪水的堤坝; 还会用鲜血淋淋的十指,去挖开、搬动、寻找水泥预制板下一息尚存的生命?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支军队早期的英雄谱上,有些人甚至昨天还是敌对阵营中被抓来的壮丁,今天一旦投诚到这支军队的行列里,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神上的“化学反应”,迅速转变成一名为自身的阶级利益,也为人类共同理想而战的伟大士兵。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事情算得上奇迹,毫无疑问,这就是奇迹。那么,又是什么人,什么力量,在缔造这样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信念 理想、信念,这就是这支军队不

7、同于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军队的奥秘所在,也是所谓“东方之谜”的全部奥秘所在。 当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衣衫褴褛地走上敌人的刑场时,连行刑的敌军士兵都为之动容。因为,他只要在一张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与这身装束永久地告别,跻身脑满肠肥者之列。但他骄傲地摇了摇头,毅然向刑场走去。只因为那张纸上写着两个字:投降。 一位在二战中与德国和日本两个法西斯国家军队都交过手的美国军官,曾写下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德作战,对日作战,已被德军和日军的顽强所震撼。但与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相比,那些法西斯的殉葬品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顽抗。中国的军人,面对美军炽烈的火网,就像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

8、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那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信仰。 他说的没错,那就是信仰。从胡天桃,到无数个像胡天桃一样倒下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战士,用他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向世人证明,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是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聚合到一起的。 也许,当他们在雪山、在草地、在漫漫征途、在敌人的枪口前倒下时,并不懂得这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但他们从信仰它的那一刻起,就发誓奉守它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他们全部毫无愧色地兑现了自己的誓言。而这无数个誓言的兑现,构成了这支军队的一场场战斗和战役的胜利,这是信念的胜利、价值观的胜利,而

9、这一切,最终也构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价值观的较量 其实,不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大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胜利,归根结底都可称之为价值观的胜利。 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是新兴阶级摧毁欧洲皇权所代表的腐朽社会等级和秩序观的胜利;盟国二次大战的胜利,是正义力量对野蛮凶残地把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在奴役别国之上的法西斯理念的胜利;前苏联的解体,更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看作是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普世价值观的胜利。 这些胜利不论其性质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向世人昭示: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较量,不管其以何种方式表达,最终都是价值观的较量。武器、钢铁、GDP、国家实力,这些都是构成胜利的要素,但

10、站在所有这些要素背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政党,一支军 队,她所秉持的价值观。换句话说,是国家、民族、政党和军队的理想和信念。理想破灭,信念垮塌,一切的一切,武器、钢铁、GDP、国家实力,都将随之崩解。 69年前,中国乾坤倒转。携抗战胜利的风光,其声望达到顶点的蒋委员长,却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输掉了800万军队,也输掉了自己的政权。被他蔑称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三大战役,就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把这位委员长“扫”进了中国现代史的角落。从顶点跌进历史的深谷,其下坠速度之快,令世人瞠目。 在济南战役中亲眼看见国民党10万守军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顷刻间土崩瓦解的国军中将王耀武,发出了

11、这样的叹息:“就是一群猪让共军来抓,也不至于消失得那么快!”因为此时的王耀武,并不懂得,这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较量,甚至也不仅仅是两个阶级的较量,而是两种信念的较量。 当一支军队的信念是“无产者失去的将是锁链,而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时,另一支为“四大家族”及大地主、大买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卖命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前者的对手! 退踞台湾后的蒋介石,痛定思痛。对为什么会失去江山,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最后,他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将领无能,派系倾轧,甚至统帅部有“共谍”“内奸”。他总结的原因教训多多?独独没有提到的是,他和他的党,他的军队,是在信念上、意志上、精神上输给了自己的对手。 而他的老

12、对手毛泽东,则从1927年组建自己的军队时起,就懂得把理想和信念的“魂魄”注入军队躯体中去的重要性。为此,他从著名的“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支部建在连上”,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支人民的军队,打造成一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铁军。 从一九二七到一九四九,28年间,他做到了这一点,结果,他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胜利者难得的清醒 不过,如果我们对这一时刻的毛泽东的表情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位伟人在举国欢庆之际,脸上似乎没有太多的喜悦,反倒显出几分凝重。这凝重里既有清醒,也有忧思。所以,他才会告诫全党,也告诫全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

13、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 对毛泽东和他亲手缔造的新中国来说,炮火硝烟的战争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但来自其他战线的看不见的战争,也许即将拉开序幕。对此,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有清醒的估计和认识。 事实证明,这份对胜利者来说难得的清醒,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对这份清醒最好的注解,不是来自我们内部哪个有远见人士的呼吁,而是来自一位美国政客临终前的预言:“我们只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红色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这位政客的名字叫杜勒斯。他说这话时,东西方两种力量在战场之外的看不见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到今天,这一较量已持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过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而其中最重

14、要的事件之一,是我们亲眼见证了曾经是我们榜样的国家前苏联的崩溃。一个庞大国家的消亡,肯定会有种种说得清楚或说不清楚的因素。每一种因素都会在它该发生作用的时候发生作用。其中,有一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那就是苏联崩溃前,弥漫在苏联人心中那曾经如火炬般燃烧的激情的消退、理想的幻灭和意志的沉沦! 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来说,当支撑它的信念和意志开始消退时,失败也就为期不远了。令人惋叹的是,苏联的瓦解,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国运走到了尽 头,而是其领导人在对手的价值观面前打出了白旗,而苏联人精神的“大堤”,也就从那一刻起,由大堤上的一个小小的蚁穴迅速地一溃千里!

15、从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第一次握手,到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垂落,中间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 对此,美国学者福山在欢呼这是西方价值观胜利的同时,曾意味深长地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历史的终结”。言外之意,资本主义及其价值观将是人类历史最后的终结者。 始终保持对伟大愿景的向往 历史的考验再度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她的军队身上,是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延续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还是像我们的邻居“老大哥”那样,亮起白旗,让自己的国家沦落为二三流国家,让自己的军队沦落为二三流的军队? 在历史的转折点而不是终结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也毫不迟疑地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我们自己也不曾走过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之所以走这条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博大的胸襟,她善于观察他人、反思自己,她号召解放思想,但又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从来就不曾低下过自己骄傲的头颅,那就是她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和信念的坚定,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动摇过自己对人类未来伟大理想的选择。 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摸索前行的中国来说,这种坚定和自信,才是最重要、最可贵的品质。而中国共产党人和她的军队,从来就不缺少这种品质。 正是这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