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300438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台上忆吹箫》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课 程 :婉约词 讲课人 : + + + 2011级汉语言文学四班 2013年+月+日,课题: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课时:三十分钟 内容: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ni) ,被翻红浪,起来用自梳头。任宝奁(lian) 尘满,早上帘钩。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羞。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侧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

2、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在江湖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那就地创建属于自己的 门派。 江湖之中除了有武将的派别,儒将同样有自己的门派。 诗有诗派的划分,那么词也有属于自己的门派。 那么上文的这首词是属于何门派呢?其掌门人又是谁?其门下弟子又有那些?,这节课

3、我的教学目的就是了解婉约词,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

4、,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庄,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卫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

5、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世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6、。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课文讲解:,“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

7、了“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 ,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犹然未觉光阴催人 ,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 ”,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生怕离怀别苦 ”,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

8、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从“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 ,终是难留

9、,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 ”,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 ”是紧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们连起

10、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 ”,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 ,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 ,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 ”,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

11、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一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